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到陕北落脚
    到达哈达铺

    1935年9月13日,张闻天同毛泽东、彭德怀等一起,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离开俄界,迅速北上。

    迎面而来的关隘是天险腊子口。这个山口宽仅30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了这个关口,就可以进入甘南的开阔地带。当时腊子口已被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控制,如胡宗南的援兵赶到,严密封锁山口,红军就很难过去了。在这紧急关头,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于9月17日英勇机智地歼灭守敌两个营,夺取了腊子口,打开了主力红军北进甘南的通道。

    9月18日,先头部队进驻没有守备的甘南小镇哈达铺(今属甘肃省宕昌县)。毛、洛、周、博等翻越岷山,于20日到达。当天,张闻天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讨论组织部工作和部队整编问题。据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为:洛(洛甫,即张闻天)、博(博古,即秦邦宪)、泽(毛泽东)。参加者有:稼(王稼祥)、迈(罗迈,即李维汉)、德怀、尚昆。

    张闻天讲话强调要爱护干部,说有的老同志有能力,但人拖瘦了。对干部的处理要“宽大一些”,“现在有马的,不必取消”。据会议记录。

    毛泽东支持张闻天的意见,在讨论中说:我们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既要了解高级干部,又要了解中下级干部。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会议决定了整编方案: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原来的一、三军团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纵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等组成第三纵队。第三纵队由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会议还讨论了白区工作,张闻天提出,“设法派人与白区取[得]联系,建立白区工作。”会议同意他的提议,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到新疆去建立交通站,“可能的话与国际接头”。据会议记录。谢、毛二人当时未成行,后毛泽民到新疆。

    张闻天写读报笔记

    常委会开过以后,张闻天和毛泽东、博古等读到一批报纸,主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这些报纸,大多是两天前先头部队进入哈达铺时从当地邮局得到的。另外,红军侦察连在军阀鲁大昌部的一个少校军官的行李中也缴获了几份报纸,聂荣臻即送给了毛泽东。张闻天和毛泽东、博古阅读这些报纸,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从报纸上登载的消息确切地知道:陕北仍然有红军!有游击队!仍然有苏区根据地!而且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于经过万水千山,最终从险境中冲出来的这支8000人的红军队伍来说,其欣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即使给敌人打散,我们也可以做白区工作”——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所作的这种最坏打算,现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原本就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因张国焘的延宕、动摇、反对、分裂而坐失良机,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地盘,那么,到陕北落脚,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作出这个决定,真如水到渠成。

    9月22日,张闻天写下一篇“读报笔记”,题为《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这篇读报笔记已收入《张闻天文集》(一),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将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等情况摘引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表示了中央红军前往陕北落脚的意向。

    张闻天用白区报纸上的材料,告诉大家几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第一,红二十六军力量相当强大,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用《大公报》载阎锡山的话说,“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整个陕北形势同1931年江西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简介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目录 > 第七章 到陕北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