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打开新局面
    为达到瓦窑堡会议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部署,张闻天同毛泽东紧密合作,团结中央领导集体,克服内部矛盾和外部困难,在不长的时间里,打开了新局面。为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改变对蒋策略,建立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中心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懈地、卓有成效地努力。

    东征山西

    瓦窑堡会议确定红军行动的主要方向是“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讨论后才确定下来的。

    在中央红军刚刚落脚陕北的时候,张闻天就提出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的任务,并把它同“打通苏联”的方针联系起来。这一基本方针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致赞同。中央红军在陕北立定脚跟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陕北太穷,经济落后,人口有限,补充兵员,解决给养都成问题,更加坚定了向外出击,打通抗日路线,以求发展的决心。然而,对于向外发展的方向、时机,看法并不一致。

    张闻天在1935年11月20日和25日给毛泽东的信中曾提出北上宁夏然后东进绥远抗日前线的方案。毛泽东不赞成,认为应该东征山西,尔后北出绥远。毛泽东12月1日复张闻天的电报中说:“我不同意的是时间和径路问题。第一,目前红军必须增加一万人。在四个月内我们必须依据陕北苏区用空前努力达此目的。第二,最好是走山西与绥远的道路。这是用战争、用开展、用不使陕北苏区同我们脱离的方针与外蒙靠近。”

    在12月23日瓦窑堡会议讨论军事问题时,毛泽东在报告中阐述了东渡黄河,进军山西,开辟山西西部五县以上地区为初期苏区的计划。张闻天认识到,毛泽东提出的红军发展方向应对着日本前进方向的主张很有道理,坚决予以支持。明确表示改变自己原来的向宁夏发展的方案,“同意向山西方向”,并强调“党的中心工作是在山西”。张闻天1935年12月23日在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军事战略问题决议》决定:1936年1月“扩红”5000,赤化宜川、洛川,完成渡河准备;2月过黄河东征,用半年时间将山西西部吕梁山区开创为初期根据地;尔后相机北出绥远,对日直接作战。

    在瓦窑堡会议讨论军事问题前,林彪曾致电中央,建议将战略重点放在陕南。张闻天、毛泽东在12月21日以洛、毛联名复电予以否定。电文说:“林来电悉。在日本进占华北的形势下,陕南游击战争不能把他提到比陕北等处的游击战争还更加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后者是更重要的。”此电发彭德怀转林彪。因为华北是当时日本侵略的重点,平津一带不断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华北已经成为所有矛盾集中的地方,是首先爆发民族革命战争的地区;而阎锡山当时反蒋不抗日,实行与日寇“共同防共”的政策,把山西沿黄河二十余县划为“防共区”。所以,红军东征讨阎,是高举抗日旗帜,直接指向日本侵略者,政治上、军事上都是有利的。如向南发展,势必同正在与红军商谈联合抗日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冲突,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则可趁机进入西北,显然不利。

    瓦窑堡会议以后,对于怎样处理好巩固与发展(扩大)根据地的关系,也有不同看法;对东征的决策,也有人想不通。有人提出问题:目前红军刚到陕北,刚立住脚,是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呢,还是马上去发展呢?有人怕渡不过去,也有人怕渡过去后撤不回来。张闻天坚决支持毛泽东“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战略指导思想。他认为应汲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局促于一个地区并不能巩固。红军行动应更加广泛、更加灵活一些。扩大与巩固,现在应该特别着重于扩大。对张闻天支持东征决策,有人不理解,说他不该老是跟着毛泽东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简介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目录 > 第十章 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