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别挤了,再挤就要爆炸了
笔伐马寅初。康生还不解恨,进一步指示:“要对他进行彻底的揭发批判,要像当年批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马寅初。”

    时隔40多年,我们回头再来看这段历史,不得不痛苦地发现,一场愚昧而错误的政治运动,让我们付出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昂贵代价。

    1963年,中国的人口增至7亿;1968年,超过8亿,仅5年时间增加1亿;1973年超过9亿……从1953年的6亿人口到1973年的9亿,20年时间净增3亿,这就是愚昧与疯狂的代价: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马寅初先生终于在他生前得到彻底平反,但增加的人口却没有办法让他们消失,相反,随着这批人口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又成倍地繁衍,将中国的人口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峰:1980年达到10亿,1989年4月14日达到11亿,1995年2月15日达到12亿,1998年底达到12.36亿。每增长1亿人口所需年限最长为10年,最短的仅5年。建国50年净增人口7亿。

    从1973年开始,中国采取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口增长率由最高峰时的30‰下降到了现在10.06‰的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较低的增长率仍然能带来较大的增长量,因此,中国的人口仍在以每年净增1200万左右继续膨胀。相当于我国每年要新增加一个北京市和一个天津市,每月要新增加一个大县,每周要新增加一个小县;平均每天净增44000人,平均每小时净增1833人,平均每分钟净增31人。也就是说,每当你抽完一支香烟时,全国各地的医院里便有200多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了。民间还流传着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也许更具形象感和立体感:每分钟净增一个排,每小时净增一个团,每天净增一个军!

    中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未来的形势仍然严峻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使中国千千万万的儿童都会唱一句——“别挤了!别挤了!”

    但是,这么多人,不挤行吗?只要我们走上街头或者公园、电影院以及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到处都是如山似海般的人头攒动。每天上下班时间,街道上便是如潮水一般涌来的自行车,看不见哪是头,哪是尾,稍一分神便会人仰车翻——不挤行吗?一辆公共汽车停下来,立时是一大群人围上去,稍一迟疑便会被摔在车后——不挤行吗?火车站广场上,更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就像当年农村时兴的开万人大会一样,这么多人,售票要挤,上车要挤,在车上还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出一块立足的地方来……北京城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已达到2.7万人,个别区达到3万人,怎么会不挤呢?

    上海每天的流动人口就超过200万,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人口,怎么能不挤呢?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口增长率由70年代的30‰降到了现在的10.06‰,下降了2/3,属于低增长率范畴。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总量基数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意味着,同样的低增长率,中国有着比其他国家高得多的增长量。例如,同样是10‰的年增长率,中国人口以12亿为基数,年均增加人口为1200万。而泰国以1994年的5818万为基数,年均增加人口数仅为64万,美国以1994年的2.6亿为基数,年均增加人口数为286万。也就是说,同样的年增长率,中国人口总量增加的幅度是泰国的18.75倍,是美国的4.19倍。

    因此,尽管中国采取了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发展的惯性作用,中国的人口还有一个继续增长的过程,未来的形势仍然严峻。据预测,从现在起,1963至1973年生育高峰出生的妇女自身也相继进入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简介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目录 > 一、别挤了,再挤就要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