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联外交
是在放屁,甚至听烦了还会拔刀相向。
日本社会各界也把向政府施压变成了一股潮流。
这个世界上,可不光是中国学生会搞爱国运动的,日本学生同样也会,“九一八”事变后,他们也拉横幅,喊口号,举行“爱国示威”。
日本愤青们一边为关东军的“英勇行为”欢欣鼓舞,一边组织捐款义演,要慰劳东北前线的“广大爱国将士”。
日本舆论界也完全支持关东军,一边称赞关东军的行为是“爱国行为”,一边指责政府施行“软弱”政策。
二战结束后,面对战败的苦果,很多日本史学家都承认,当时的舆论界应对挑起战争负起相当大的责任。
巨大压力之下,若榇内阁若不想被选民提前炒鱿鱼,惟有跟军部唱起一个调子,表扬关东军“忠勇可嘉”、“战果辉煌”,并对所有“有功之臣”进行了“表扬”和封赏:
作为“总策划师”、首席功臣,石原莞尔第二年即从中佐晋升为大佐,后来又荣升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课长,并兼任作战部作战课长。
板垣后来升为少将,还曾担任过关东军参谋长一职。
这两人因“满洲事变”的策划成功,自此成为了日本国的“战斗英雄”。
就连事前一无所知,事后仓促上阵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也沾足了光,日后不仅升为大将,还挤到皇帝身边,当上了天皇的伺从武官长。
其他人等也加官进爵,鸡犬升天。
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中国国内舆论已经炸开了锅。
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上次记得好象是慈禧老人家和光绪一道过世)。各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一致要求政府对日宣战,并实行对日经济绝交。
既然是外交上出的事,外交部当然是遭到攻击的首要对象,就连“革命外交家”也要跟着倒霉了。
学生冲入外交部长办公室,二话不说,就把一瓶红墨水砸到了部长王正廷的头上。
王部长顿时头破血流,额头上纵横交错,分不清是血水还是墨水。
伤口很痛,然而他的心可能更痛。
这就是他的下场。
一个为推行“革命外交”而竭尽全力的外交家的下场。
一个在弱国背景下拼命争取母国权益,使中国得到英美德意等西方列强承认的干才的下场。
一个不畏艰险,敢于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立志收回东北主权的勇者的下场。
现在,他得到了所有的报偿。
辱骂,攻击,殴打,从精神到肉体,遍体鳞伤(重伤三处,膝盖严重骨折),差点成了跛子。
天乎,地乎,谁可为我作证,这一颗赤子之心。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30日,外交部长王正廷黯然辞职。
他曾经豪情万丈。可是历史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兜了一圈之后,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巴黎和会那令人无比沮丧的场面之中。
弱国无外交,难道这真的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打破的铁则吗?
外交奇才顾维钧为此努力过,革命外交家王正廷也为此努力过,最终他们仍然只能选择几乎相同的命运。那就是:out!
看到南京政府陷入困境,广州政府发现自己捡到了一个宝。
在报界媒体和请愿学生面前表演爱国秀,自然是嘴皮子利索的汪精卫的拿手好戏。
他一边借机大批老蒋“不民主”、“不抵抗”,一边振臂高呼,声称要“最低限度之下不退让”,一时在舆论界大受欢迎,被学生奉为政治领袖,争相要求他到南京主持抗日大计。
为了挽回影响,不被广州那个党内最大的反对派压倒,老蒋紧急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