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
    日军即将兵临锦州城下,国民党内部却还在进行激烈的权斗。在“史上最弱内阁”无兵可援的情况下,曾经的民族英雄马占山作出了一个糊涂的决定,让自己后悔不已。

    在接到天津来电后,本庄繁二话不说,除从嘉村旅团中抽调一个步兵联队,从海上赴天津以外,在陆路上也调集重兵,从沈阳出发,一直推进至大凌河一线。

    借口就是要先拿下锦州,然后挺进山海关,支援天津租界。

    大凌河离锦州城已经很近了,当年明朝悍将祖大寿就是在这条河边筑城跟满人死磕的。

    锦州城的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此之前,东北军政临时机构已建在锦州,张学良的“老叔”张作相代理东北军司令。

    锦州,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作为第一个战略支撑点,进而俯视东北全境;退,能扼守关外门户,拱卫华北和热河。

    明朝时多少名将、勇将、悍将打造出来的坚固防线自然不是盖的。

    大家都认为,打到这个份上,已是退无可退。

    但此时的南京政府仍然被老蒋“不抵抗政策”绑住手脚,对国联干涉也心存侥幸。

    既然关东军兵临锦州城下的借口是天津事变,那就首先在天津做出让步。

    于是,令天津混混们也惊诧的一幕出现了。先前越打越起劲的保安总队黯然撤离,开往河北,而后来越看越没脾气的日租界则军民相庆,张灯结彩。

    接着,国联的交涉也似乎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时尚未辞职的中国代表施肇基奉外交部之命,向国联正式提交“划锦州为中立区”提案,答应东北军可撤至山海关,但要求日军也不得进入锦州区域。锦州作为中立区,只能由英、法、意等中立国派军驻守。

    “中立区”策略希望借助外力的意图很明显:你关东军再凶,敢跟这么多列强擦枪走火吗?

    问题是英、法、意都不是傻瓜,这种是非之地,凭什么要让我们的大兵来给你们当盾牌。想得倒美,没门。

    日本人就更不乐意了,不就是不想让我进锦州吗,玩这种花头,以为我看不出来?

    见此情景,国联只得放弃锦州中立区议案,但是它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要求它维持东北现状,不得进攻锦州。

    摄于国际压力,若榇内阁觉得这次无论如何得把关东军这头蛮牛的鼻子给牵住了,遂向军部打招呼,要求他们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住关东军的行动。

    参谋本部这次算给了政府面子,金谷参谋长下达命令,让关东军停止进攻锦州。

    他的理由不是锦州不能打,而是时间需推后。

    因为要打锦州,必须经过大凌河一带的水网和沼泽地区,这就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渡船,一时间根本来不及筹备。

    金谷建议,不如等到水面结冰再攻锦州,那样的话,干脆连船都不要了,多方便。

    关东军觉得此话有理。

    锦州暂时算保住了。

    但这只是暂时。因为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陆相竟是小鬼头

    在日本军队和民间,开始掀起一场所谓的“国家改造运动”。按照这个运动的最初设想,是要先内后外,即先对内进行政治改造,建立军人政府,具备全民动员的作战条件后,再对外发动战争。

    这个“运动”原先只是在军队和民间比较流行,到了后来,政客党棍们也开始热衷此道,连收了张学良50万银票的床次竹二郎亦卷入其中,搞起了一个叫做“协力内阁”的运动。

    说穿了,“协力内阁”和“国家改造运动”其实是一个路子,目标都是要建一个和军队穿同一条裤子的“好内阁”。

    政客向军人抛起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目录 >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