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


    史上最弱的内阁

    一个星期后,即12月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虽然老蒋已经下野,但在广州方面曾极力反对的前提下,上海四大的10名中央委员竟然奇迹般地得以全部通过。

    谁的力量在起作用,已经不言可喻。

    老汪虽然行事犹豫,却绝对是个聪明人。他意识到,那个军队第一强人的下野只是暂时的,不用多长时间肯定复出,把他抛在外面已是不可能的了,自己今后要在政坛站住脚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蒋汪合作。

    现在不过是留给对方一个人情的时候。

    因此他马上说自己病了,滞留在了上海。

    胡汉民在香港,这老头子如今的最大人生目标就是反蒋,现在他已经跟广州的陈济棠混得很熟了。接下来,他认为谁做领导人都无所谓,只要不让姓蒋的翻身就可以——都是政治老手,他自然也能看出老蒋所谓的下野不过是蜇伏而已。

    他要和陈济棠合作,在两广继续保持一个半独立的反蒋局面,南京自然不会来了。

    三者去二,孙科如愿以偿地走马上任,担任了行政院院长。

    选举结果,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但根据全会决议,这个所谓的元首已“不负政治责任”,所以政府实际为孙科主持。

    孙科当家起初是颇想有一番作为的。

    这位小兄弟头上的光环很亮,虽然年纪轻轻,却颇有乃父之志。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家竟会如此难当,以至于令其后悔不迭,骑虎难下。

    举行就职仪式的时候,就遇到了没人捧场的尴尬场面。说好9点钟开始,因为到的人实在太少,一直到12点半,吃中饭的时间都过了,才勉勉强强找来人算是把仪式给交代了。

    国人是很迷信的,哪怕是新社会新朝代,所以当时就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朝仪不整,式微之兆见矣”)。

    等到孙科正式开始治国理政,面前马上冲过来两只拦路虎,一个叫外交,一个叫财政。

    外交很难搞。国联交涉的努力,始终未能阻止关东军步步逼近,而政府又在派兵抵抗的问题上表现软弱,与新政府一上来“积极抗日”的口号形成了鲜明而极具讽剌意义的对比。

    应该说,这还不是最让他头疼的,最头疼的是财政问题。

    财政无办法,成了孙科内阁最大的软肋。

    孙科执政后,各地诸侯纷纷来了个客大欺主,根本不把中央当中央,突出的表现就是截留税款。

    两广,中央从来没有实际控制过,他们旧的税没还,新的税也不打算交,坚决把赖皮进行到底,俨然两个自征自用的独立王国。

    华北,因为东北军已经失去了东三省,呼拉拉一大家子需要养活,生活费全从那里面来,自己还不够用呢,哪能再交给你。

    以上这几个,老蒋在时就是这种样子,不说也罢,但下面这些却都是新冒出来的。

    湖北,中央实际控制区域,何成浚当家,有较丰厚的江汉关税,不交。

    山东,也是中央的地盘,韩复榘在那里,按说该交国税,不交。

    福建,不交。

    ……

    这么说吧,大家都认为,谁给孙科新政府交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脑子一定缺氧了。

    能做到封疆大吏,就没脑子真不好使的,所以一个月下来,孙科仍然两手空空,愣是没从地方收到过一个子。

    这样不行,别等人家来催,自己就先拿根绳子吊死算了。

    幸好,有帮忙的来了。

    此人就是陈铭枢。

    说起来,陈铭枢还是很有点水平的,能文能武,军政两栖,既善抓军队又会搞政治,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目录 > 第十四章 锦州,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