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遍地英雄
不得了,找上门要打鬼子的人海了去。

    来的人里面有三种人打鬼子的热情特别高:

    第一种是原东北军官兵。这里面大部分是被堵在吉黑两省,无法顺利撤回关内的部队,其中却也不乏既不想撤退,也不愿投敌,就打算在东北战斗到底,与鬼子死嗑的仁人志士。

    第二种是青年学生。除了东北各大学校外,还有特意从关内赶来要求参军抗日的学子(那时候日军对关卡的控制还不严密,一般老百姓走得出去,也跑得进来)。

    第三种——胡子。

    要不是“九.一八”事变,他们基本上属于被官军剿的那一类。但如今不一样了,打鬼子这一共同目标把他们也召集了过来。

    冯占海的姨父、“辅帅”张作相对错用熙洽这件事又悔又恨。他派人到吉林另建了临时政府(建于哈尔滨下宾县境内),同时正式委任冯占海为吉林边防军司令。

    此时,冯占海的部队已由3000人发展到了2万人。到江桥抗战爆发时,他和马占山一南一北,成了日伪军头痛不已的两把利剑。当时的东北百姓称他们为:“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前,排山倒海”,可见人心所向。

    对这样的刺头,熙洽当然必欲拔之而后快。

    现在他需要人才,帮助他对付冯占海这样的抗日武装的人才。

    很快就找到一位。

    于琛澄,绰号于大头,出身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马科,做过东北军骑兵师的师长。据说他对马很有感情(可能跟专业有关),但凡死匹好马,不仅要淌几滴眼泪,情到深处还要立个碑哩。

    当年由于他涉嫌跟郭松龄一道反对张作霖,结果早早地就被罢了官职,只好回乡办厂做生意去了。

    收到熙洽的邀请后,于大头起先犹豫了一下——我估计他是在盘算办厂和当汉奸,这两桩生意哪个更划算。

    到底脑袋大,犹豫了那么一下,马上就整明白了:做汉奸划算。

    熙洽随即任命于琛澄为日伪吉林“剿匪”司令,纠集了5个旅的伪军向吉林抗日力量发动进攻。

    当时,于大头主要针对的是两个人。

    一个当然就是冯占海,驻在吉林舒兰县。

    另一个是吉林东北军的张作舟,他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的榆树县布防。

    哈尔滨保卫战

    大家可以参看《哈尔滨保卫战》图(见107页),舒兰和榆树的这两支驻军不仅对吉林的熙洽伪政权有威胁,也实际等于伪军杀向哈尔滨的两面屏障。

    应该指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时间仓促,撤往锦州和关内的主要是辽宁一带的东北军,吉黑两省的东北军大多留在了东北境内,想撤也撤不了。这批留下来的部队,从第22旅到28旅,计有7个旅,已经有2个旅先后投敌了,剩下还有5个旅。

    张作舟率领的是这5个旅中的第25旅。

    奔冯占海去的那一路开始很顺手,几乎是轻轻松松地就攻下了舒兰城。

    除了这次来犯伪军数量较多外,与日本人在幕后蹿来蹿去也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关东军对东北伪军部队并不放心,认为缺乏战斗力,必须进行“内部改造”。负责对于琛澄伪军“改造”的是两位日军少佐:东宫铁男和小野正雄。

    别看他们似乎名不见经传,其实在东北早就“战功赫赫”了,而且都跟策划爆破有关。前者在皇姑屯事件中亲自按下了爆破开关,后者则在炸柳条湖铁路时担任奉天独立守备队第1中队长。这俩小子平时对伪军进行训练,战时负责督阵,逼着士兵们往前冲。

    此外日军的飞机也给抗日军队造成了很大损失。在冯占海部队包括后来的各类东北义勇军中,除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目录 > 第五章 遍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