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章 欲别故乡难
边境线上就没法再追下去了。

    再追,就能看到苏联边防军同样寒光闪闪的刺刀了。

    在这之后,已移师牡丹江地区作战的李杜吉林自卫军、王德林救国军也先后进入苏联境内。

    他们那里离边境更近,最短的只有20里路不到,早上想走,下午踩着乌苏里江的冰面就能滑过去。

    日本政府要求对这些抗日武装人员进行引渡,结果“意外”地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拒绝,理由是苏联宪法有规定,凡从事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运动的外国公民,都允许留住苏联。

    事实是什么呢?

    马占山和苏炳文是12月5日到苏联的,那时颜惠庆已经在跟李维诺夫就中苏复交的事咬耳朵了。

    苏联虽然还是不愿意在东北与日本正面交锋,但它已经留了一个心眼,那就是保护入境的中国抗日武装,这样,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也同样有利用这些武装对抗日军的打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12日,中苏宣布复交。紧接着,日本拒绝了苏联关于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两边都结下了梁子。

    李杜和王德林都是第二年1月份去的苏联,就在那个月,苏联索性向日本政府发了一个声明,明确告诉对方,以后你就别再跟我烦引渡的事了。

    来了就是我的人,一律不引渡!

    打这以后,就形成了一个惯例:抗日武装在中国境内打一阵,看看苗头不对,日军来势凶猛,或者已经打得筋疲力尽,需要休整了,便紧跑两步,哧溜一下转移到苏联那边去。

    关东军好不容易追到这里,却不敢过去。

    中苏国境线犹如孙行者用金箍棒画下的禁区,别说过界,就是脚踩在那条线上,也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关东军不能过,抗日武装却来去自由。歇一阵以后,他们还是照旧能再打回来。

    这便有了后来的东北抗联。

    随马占山他们去苏联的,前前后后有1万多人,这批人当然都得吃饭,而俄罗斯人在小气方面又一向不输给日本人,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跟你伸手要钱,哪怕你在最困难的时候,这让马占山等人处境非常尴尬。

    正好此时颜惠庆已就任驻苏大使,他赶紧与国内联系,等国内政府把钱汇来后,才算解了抗日英雄们的燃眉之急。

    按照中苏两国商定的办法,这批爱国官兵分多批从新疆转道回国。马占山等高级将领在回国前,还由中国政府安排,去波兰、德国等地转了一圈,沿途皆人山人海,仰慕者众。

    只要是英雄,在哪里都会得到尊崇。

    再以后呢,他们各有各的命运,或沉或浮,或升或降,但东北的浴血生涯将注定成为他们人生史册上最动人、最闪亮的一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目录 > 第十章 欲别故乡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