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海关外的枪声
身份,干吗要跟一愣头青去计较,没必要嘛。
另外一方面又去跟小张说,汪院长那也是为国为民,话说得过了点头也可以理解,你就以大局为重,隐忍一下吧。
这次谈话,老蒋实际上是带有目的性的,如果说有倾向的话,他肯定是倾向于老汪。本来嘛,东北是你发家的地方,你不关心谁关心,现在还要我们出了钱你才肯关心一下,世上有这个道理吗?
当然,老蒋还是始终没忘记一件心事,那就是让汤二虎滚蛋,他认为自己这也是为张学良着想,万一热河真出了事,你捶胸顿足都没用(后来果然不幸而言中)。
他也明白,少帅的这次辞职,其实跟他先前辞掉海陆空军副司令一职没什么两样,对本人的实权并无太大影响,就是拿来当众撒撒娇的——有本事,你把东北军老大这个身份也辞掉试试。
顺着这个思路,他为张学良提供了上中下三策,供其选择:
上策:不辞职,带部队到热河去抗日。
中策:辞职,带部队到热河去抗日。
下策:辞职,不到热河去。
老蒋出这三个策是为了给对方台阶下。如按一般人的心理,能接受的都是上中策,什么叫下策,那就是拿来衬托上中策之英明的,谁会选它;而无论是上策还是中策,最后的归结点,都是一个,那就是希望张学良带部队去热河,把汤二虎赶走,从而一门心思备战。或者换一个说法,就是不管你辞不辞职,最好都能去热河。
这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
让老蒋万没想到的是,小张听到上中策都愁眉不展,偏偏听到下策则喜上眉梢,说我想要的正是这个。
趁着高兴劲,他还提了个建议,要求按照中央军委会的模式,设立军委会北平分会(北平军分会),以替代原来的北平绥靖公署,这样他就靠兄长更近了。老蒋是委员长,他以委员长全权代表的身份,代理北平一切军政要务。
真会说话啊你,老蒋这下真是给郁闷坏了。
劝架的结果,老汪犟驴似的,劝不动,坚持不肯复职,只好让大舅哥宋子文代理他的职务。这边小张呢,老蒋只好用下策来摆平一下,也算是撤了他的职务。
然而这时候,老蒋显而易见对张学良是相当失望的,用他的话来说,自己这么做,大部分还是在顾念彼此过往的兄弟交情而已(“非仅为国,实兼为友”)。
等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年底,虽然国联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老蒋却有些觉得不对劲了。
为什么?
马占山跑苏联去了,义勇军全哑了火。那意思就是说,关东军可以腾出手来了。
日本人不是天天叫嚷着热河是属于“满洲国”的吗,他们一旦吃饱了饭没事干,还不是会跑过来找茬。
事情有点严重。
他赶紧给张学良发了一个电文,提醒他“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
为了给对方增加一点胆气,他又真真假假地给了一些暗示:“(我)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
反正一句话,你要是和日本人打的话,我这里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我还会跟你一起“共存亡”。
对要不要抵抗日本人这一点,现在的老蒋体会比谁都深。
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他认为如贸然与日军直接发生对抗,由于实力悬殊,只能落得亡国灭种的下场,因此曾经一味主张忍让,结果棋错一着,连东北都没能保得住,而自己也随即跌入了人生和事业的谷底。
然后的“一.二八”虽没打赢,却让他在政府和民众中重新获得了声誉。两相对照之下,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光交涉,不抵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