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这种事历史上也有过,但确实少
    她说“人不能和历史赌气”,她不愿生活在历史的辉煌中,却也无法割舍历史的记忆。她叫郭凤莲,她的村庄叫大寨。

    外祖母说:他们是大寨的干部,他们在研究工作,比方明天都干点什么。

    1964年12月26日,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分外热闹,一场别致的宴会在这里举行。宴会的主人是毛泽东,客人们是各地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由头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他用自己的稿费宴请正好来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劳模们,其中就有陈永贵。毛泽东对陈永贵说:“贾进才举能让贤,才使你露出峥嵘,这种事历史上也有过,但确实少。”

    1951年4月,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和华北局提交了一份《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村的阶级结构会发生令人不安的变化,“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并以明确的语气说:“如搞不好,会有两个结果:一是使互助组涣散解体,一是使互助组变成富农的‘庄园’。”

    小女孩的父亲是邻村——武家坪村的一个农民,子女众多,当时已有四子二女。小女孩的大哥在太原总机厂当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被选派到苏联学习技术,归国后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后来当上了车间主任和工会主席。二哥很早就参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先后跟日本人和美国人在战场上拼杀,堪称百战余生的老兵。三哥、四哥也都通过自己的学习成长起来。在1950年,因为母亲去世,父亲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所以安葬完母亲后,让哥哥背着小女孩把她送到外祖母家。由此开始,这个外村来的小女孩一生都与大寨联系在一起,和大寨一起辉煌,一起失落,一起奋起。

    她关于陈永贵的第一个幼年记忆就是威严,甚至一见到他就吓得掉眼泪。一次,郭凤莲在一条小道上路遇陈永贵,吓得不知进退,哭个不休。陈永贵说:“黑眼妮,我没有打你,也没有骂你,你怎么见了我就哭?”

    三十年沧海桑田,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辉煌诞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昨天的故事随风远去。

    她还是哭个不休,陈永贵只好说:“你快走,我不走了,你先走。”

    1946年,加入了互助组的陈永贵以娴熟的农业技能奠定了在互助组的地位。此时,和他同住一个院子的几位老人,求他做做工作,一起加入互助组。但互助组的一些壮劳力怕被拖累,不同意老人和小孩儿入组。也许是老人们辛酸而无奈的眼神引起了他对父亲的记忆,也许是孩子们希冀而稚嫩的目光引起了他对不知去向的兄弟姐妹的记忆,他从“好汉组”退了出来,组织了一个新的互助组。因为由4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和6个14~15岁的少年组成,所以人称“老少组”。

    互助组的少年们刚开始生怕因为干得少挨骂,但结果让他们很吃惊。陈永贵总怕他们干得太多,影响身体。为此,他经过研究发现,只有将人们有效组织到劳动的全过程,才能提高效率。比如原来运肥,各运各的,老的少的跌跌撞撞,效率很低,但如果人们分布在全程一个传一个,不仅少跑路,而且速度快,还带点娱乐因素,大家积极性很高。事实证明,“老少组”的成果不比“好汉组”差;如果各自与互助之前的情况比,“老少组”的增长率更高。

    就在这个小女孩打量着眼前陌生的一切的时候,一位老妇人也在打量着她,眼里充满了泪水。一个小伙子擦着汗水说着情况。

    但是贾进才和陈永贵都没想到,对于他们干得卓有成效的互助组,山西省委很早就有了结论,而这一结论却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意见分歧。

    1946年,大寨刚刚解放不久,人们在喜悦之余突然发现,贫瘠的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这种事历史上也有过,但确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