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85年:铁饭碗不保
得还要美好。

    但是,两个人的恋情遭到了胡百君家里的强烈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就一个女儿,张希永的单位太小,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在那个年代,单位几乎可以决定人们的前途和命运。胡百君的父亲对从小就爱唱爱跳的张希永也没有好印象,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稳当。不过,张希永家里对胡百君倒是挺满意的,张希永的母亲觉得这个姑娘懂事,会操持家务。

    矛盾升级的结果是,张希永进不了胡百君家的门。倔犟的胡百君却认准了张希永。张希永自得地说,他那时候年轻、帅气,比胡百君长得好看,而且胡百君也很喜欢他的聪明劲儿和活泼的性格。于是,外界的阻力反而成为爱情的动力和催化剂。

    张希永和胡百君的奋斗有了结果,他们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双方家人的同意。1983年10月,一场隆重而热闹的婚礼在张希永家里举行。结婚那一天,张希永家里专门请了一个大厨师,备办了10桌酒席,一桌14个菜。张希永说,当时的婚宴一般是12个菜。

    当时的中国,很多商品供应依然紧俏,但是张希永和胡百君却感到很满足,许多父辈根本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东西,都摆进了他们的新房。双方的父母为这对新人准备了单缸洗衣机、单卡双喇叭台式录音机,还有皮箱、立柜、高低柜、沙发。张希永的哥哥还给他装了一台12英寸的电视机。直到今天,张希永还对当年的婚礼颇为骄傲,他说,当时一般家庭用的都是9英寸的黑白电视,12英寸的电视让他觉得非常有面子。

    唯一让张希永不太满意的是住房,在当时住房紧张的情况下,张希永的父母在自己家旁边接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算是他们的新房。

    房子没有暖气,冬天很冷,但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是这样,张希永并没有太多的不平衡。

    结婚的第三天,夫妻二人去照相馆拍了一张5寸的彩色结婚照。在张希永夫妇的想象中,日后的生活就该是这样风平浪静地继续下去了。

    但是,生活并不像张希永夫妇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他们结婚后,单位的效益愈发不好,经常发不出工资,夫妻俩只好跟父母一起过日子。张希永的姐姐看到弟弟一家日子过得实在艰难,就隔三岔五地回来送上一捆菜、几斤肉。

    1984年的春节给张希永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这一年春节工厂开不出工资,第一年结婚,囊中空空的张希永夫妇只得靠着父母度过年关。张希永对妻子说,等过完年工厂开出工资后,要好好地请父母和姐姐他们吃一顿。

    但是张希永始终没等到这一天,工厂情况始终不见好转。这一年,张希永的女儿出生了。张希永在感受到初为人父的喜悦之时,也感到家里的负担更加沉重了。

    对于工厂的问题,此时赋闲在家的石永阶是最清楚的。石永阶说,工厂搞不好主要是缺乏技术力量,要不来大学生,自己培养的张希永夫妇还没有毕业。工厂没有技术员,也没有技术工人,甚至没有一个好的质检员和业务员。做防爆器材,石永阶的小舅子是防爆工程师,可以帮忙。但是,工厂搞汽车配件就不行,搞水泵也不行,在石永阶看来,一没人二没技术,上汽车配件和水泵只能是死路一条。

    失去了厂长职务的石永阶发现,在此时的防爆器械厂大院里,几十个女工在砸铁丝,厂里的几台车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动。石永阶感觉到,厂子要黄了。几十年后,他还认为,如果让他继续搞防爆器材,工厂是不会倒闭的。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中国农村改革大见成效。在国庆35周年的群众游行中,由5辆拖拉机组成的彩车方阵驮着“联产承包好”的巨幅标语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成为这一年的经典画面。

    国庆刚过,城市改革的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1985年:铁饭碗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