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95年:毅然下海
    张希永对接收他的新单位很满意,他可以继续带工资脱产完成学业。张希永想,毕业后一定为企业做贡献。在电大,张希永入了党,还成为学生会干部。张希永说,那时候他们虽然成了家,有了孩子,但还是有很强的上进心的。既然生活给了他们新的希望,他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

    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张希永夫妇打击。

    没过几个月,胡百君所在的沈阳市汽车消音器厂停产了,职工放长假回家。此时,张希永还在电大读书。

    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胡百君在原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找到了一份到干果厂做包装的工作,为了多挣点钱,胡百君又干了一份割蚕豆的工作。

    1987年的一个雨夜让张希永难以忘怀。那天晚上,胡百君很晚还没有下班,把女儿哄睡后,放心不下妻子的张希永去干果厂接胡百君。张希永到厂子一看,发现只有一个厂房还亮着灯。透过一扇小窗户,张希永看到了让他刻骨铭心的一幕:偌大的车间空空荡荡,在昏黄微弱的白炽灯光下,胡百君正在麻利地割着蚕豆,蓬乱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了,顺着发际耷拉下来,遮住了半张脸。

    那一刻,张希永泪流满面。直到现在,张希永每次谈起这一幕,泪水都会溢出眼眶。

    艰难的生活迫使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的胡百君继续做一些小生意,她在街头摆摊卖雪糕、小孩的裤子和头花儿,这时胡百君还不到30岁。

    一年夏天,胡百君在马路边顶着烈日卖雪糕,女儿看妈妈被晒得满脸通红,就用一个小瓶子灌满凉水,拿着一个干面包送给妈妈。

    至今,张希永都不太愿意讲述这些令人感伤的生活细节。他和妻子决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胡百君的哥哥原来是做塑料袋零售生意的,他发现这个生意很挣钱,就让妹妹也去做。从此,胡百君就做起了塑料袋的零售,一干就是十几年。

    胡百君发现,塑料袋零售生意虽然辛苦,但利润很厚,于是她就走遍了沈阳的大街小巷。1987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胡百君在卖塑料袋时不小心把右臂摔成骨折,张希永让她休息,但胡百君知道,春节前是塑料袋销售的好时机,不能停手。

    一天,在回来的路上,张希永看到妻子打着石膏卖塑料袋。他说,这一天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单位上班的张希永承担起了照顾家和孩子的重任,他甚至学会了织毛线裤,孩子、妻子的毛线裤,都出自张希永之手。

    两年下来,胡百君挣了两万元钱。他们的生活第一次摆脱了生存的危机。张希永觉得,从此可以挺着腰走路了。1990年,胡百君在沈阳南二小商品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正式做起了塑料袋批发生意。起初,张希永比较谨慎,觉得两万元钱的血汗钱挣得不容易,不愿意冒险租这个摊位。但胡百君则坚持要租,她是典型的东北女人,觉得要干就一定要干大。

    当时的南二批发市场还是一个露天市场,一到冬天,胡百君的脸、耳朵、手都会起冻疮。到了夏天,胡百君的脸上还是一块紫一块黑的,腰腿也落下了一些毛病。不过,尽管艰苦,胡百君的塑料袋批发生意效益却非常可观。

    胡百君的生意越做越大,人手开始不够,她希望张希永停薪留职,但张希永考虑到单位培养自己不容易,不想辜负单位,就在业余时间给妻子搭把手。

    张希永说:到了冬天,南二市场没有任何遮风挡雨的地方。一次他们正准备吃饭,突然接到了一笔生意。等到装完货回来,一碗面条已经冻硬了,没法再吃。

    对张希永夫妇来说,自谋生路尽管艰难,但是生活已经不再是一条下降的轨迹,不再徘徊于温饱的底线。

    就在张希永夫妇的生活悄悄发生改变的时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1995年:毅然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