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95年:毅然下海
场,成为一名职业股民。

    股票对于胡百君来讲并不陌生,早在1988年,胡百君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那时,对大多数中国普通的百姓来说,股票是遥远而陌生的。当时,胡百君所在的汽车消音器厂是沈阳金杯汽车公司的下属企业,而金杯汽车公司正是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营企业。1988年金杯公司发行内部股票,要求本单位职工认购。那是胡百君头一次听说股票。

    股票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很多人将它等同于国库券甚至是捐款。胡百君记得,当时人们纷纷传言,说股票是一张废纸,买股票等于捐献。对于企业发行的内部股票,人们习惯性地抵制,以至于工厂不得不动员干部职工每人购买若干。

    胡百君随大溜地买了1000股,这是她第一次拥有股票这种有价证券。当时,胡百君并没有想到靠股票赚钱。

    然而没过几年,人们就开始对股票趋之若鹜,正在试点的中国股票市场迅速升温。1992年,深圳甚至发生了百万股民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的“8·10”事件。此时,胡百君当年认购的金杯股票也开始赢利,她看到了一条增加财富的新路。1996年,胡百君第一次走进了股市。

    对于第一次购买股票时出的洋相,胡百君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买股票还要填单子,胡百君来到证券营业厅,对工作人员说,买一股南岭百货的股票。工作人员看了胡百君一眼,告诉她最少要买100股。

    胡百君买了100股“南岭百货”。第二天出手时,胡百君赚了几块钱。几乎是历史的重演,当年卖菇茑赚到两块钱让胡百君开始做生意,这回又是从微不足道的几块钱开始,胡百君加入了炒股的大军。2000年,胡百君离开了南二市场走进了股市,从不懂到着迷,从散户到大户,胡百君跟着中国股市的涨涨跌跌,一直走到今天。

    从周一到周五,胡百君每天准时到证券营业厅,下午休市后离开,如同原来在单位上班一样有规律。

    2007年,石永阶的豆腐房面临拆迁,此时,81岁的石永阶才决定收手,安度晚年。现在除了每天早晨听听歌,白天看看报纸,石永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早晚两次带着老伴出去遛弯儿。

    2007年5月,张希永一家又一次搬进了新居,将原来的房子租了出去。张希永说,原来住的房子有点偏。

    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不过,张希永对自己开的吉利不太满意。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地区小有名气,开着小吉利到外地去演出,让他这个“大牌演员”比较没有面子。有时候碰到盘山公路,汽车动力不够强劲,也让他感到难堪。

    2007年,中国股市出现了罕见的大牛市,胡百君在短短几个月内赚了十多万,富有经验的胡百君怕再炒下去赔钱,和张希永商量之后,决定把钱提出来买车。这一年10月,张希永买了一辆宝来。张希永说,过几年条件再改善了,还要换更好一点的车。

    张希永的父亲是沈阳变压器厂的职工,1976年退休,张希永没接上父亲的班,这成了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张希永的父亲临终那年在本子上写道:今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带我孙子孙女回家乡,让父老乡亲看一看。但是,这个心愿没有实现。

    每年9月,张希永都要带家人回老家给父母扫墓,以完成父亲的心愿。

    如今,张希永的女儿张音已经从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成为沈阳市一名公安民警。

    张希永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他觉得心里踏实,生活稳定。他和胡百君都很知足,夫妻俩从不吵架。

    想想过去30年的人生经历,张希永认为自己是最爱感慨的人。他不太愿意提起当年的困难处境,回忆一次,记忆深处的伤痕就要裂开一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1995年:毅然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