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土风计划”,记录民间文化最真实的声音
认可。陈哲的心是一颗艺术家的心,他整个人甚至整个灵魂都充满着艺术细胞。认准了一件事,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兴趣所在,不管外界怎么变,他都会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独自转向民间,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创作发现之旅”,并在实践中从理想主义的音乐人慢慢变成了民间文化保护的实践者。

    刚开始的时候,陈哲完全处于一种摸索状态。他没想过后来会怎样,很多东西都是未知数。但当他越走近这个民族,就越发掘出其中的细节,并慢慢地积累起来。

    如果硬要来寻找其中的原因或者动力,或许可以称之为陈哲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以及对于艺术的虔诚。他把这项事业内化在自己的生命中,执著地开展着“原生态音乐”的工程。

    “土风计划”是陈哲发起并推动的一项原生态文化传承行动,是一项旨在抢救保护濒临失传、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探索良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由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的系统保护工程。

    这个计划分为两步,一是固化,一是活化。首先需要艺术家们介入、摄取,寻找到当地的民族文化,然后还要让这些文化能够实现自我传承。

    陈哲将民间文化比喻为一棵大树,因此有了“土风计划”的理论核心——ABC理论。

    A是根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可以称做资源库、基因库,就像树根,必须尽一切可能完整地继承下来;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根文化多样性的基因是不能动的,所以不是展示给人看的。根文化长期不为人所知,正是因为它长期孤立在主流文化之外,所以急需人们去传播。

    B是树干,是对A的延续,允许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整,以便优势化、集中化地进行展示,让外界对A进行充分了解,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够让B对A造成干扰,因此必须要用科学的手段来传播,或者这样的传播应当是一种国家行为,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有主人翁的意识、“根文化”的意识,这一点还体现在歌手的选择上,一个歌手只有经过了考察,才能去展示这种“根文化”。

    C就像树梢,或者说是大树的枝叶,是对树干果实的张扬,是艺术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改造的部分,它受到A的启发,但并不受限于A。这一阶段主要是艺术家的创作,这需要事前去了解根文化。

    陈哲觉得,民间文化这棵大树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才能将根、树干、枝叶协调起来,才会有生命力。他希望能够把这些民族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陈哲发现,中国很多所谓的非物质文化的专家们都持这种观点,他们在把关的时候,都是先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死了?死了我们那儿卖牌匾,没死的不算,这叫非物质文化抢救。20年来国家做的都是静态传承,对民族民间音乐做了抢救保护,比如说收集、整理成书成册、录音录像等等,但都止于保留资料。

    陈哲也赞成这些,在没有办法看清楚未来之前,还能做什么?首先要把它保存下来。起码500年以后,子孙要找什么还能找到吧。这没有错,这是20年来从上到下政府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但他觉得,民间文化的保存不仅要拯救,还要“活化传承”,要让文化在下一代中活起来。通过口传心授一代代延续下去,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民族文化“根”的纯粹性。对今天来说,音乐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活化。因为音乐具有流变性、即兴性,通过死板的记录,那些音乐中最珍贵的东西,即“魂”的东西就会丧失殆尽。

    活化传承,相当于保留住了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因,这样就保住了这种文化的根,有了根,可以生发出无数枝叶来。少数民族文化的存在意味着我国文化多样性的维持,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他也知道,目前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土风计划”,记录民间文化最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