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个人的抗战
    2000年8月,就在樊建川的房地产公司跻身四川省十强的时候,樊建川将他多年收藏的抗战文物写成书结集出版。这位集激情、热血与理性于一身的人给他的新著取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抗战》。在首发仪式上,樊建川对于历史和抗战的情感突然爆发,他哽咽难言,泪流满面。

    这本书的序言这样写道:

    “55年前,抗日战争冲天的狼烟尘埃落定。而今,两军拼死厮杀的战场沧海已变为桑田。战争的亲历者年届高龄,接二连三撒手人寰。这段战争历史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滑入那幽暗的历史隧道,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次要。

    “我的父亲是在面对面的拼杀中认识‘皇军’的;我们这代人是在《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中认识‘皇军’的;而我的女儿已经不认识‘皇军’了,她正享受着日本先进的科技产品带给她的舒适,至于‘日本鬼子’,仿佛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在《一个人的抗战》的封底,樊建川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我常常想,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人中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都承担!”

    启功给他的新书题了两个字:“旁证”,樊建川曾经说过:“我要为百年历史保留细节。”在他看来,历史的细节是正史最有力的旁证,最容易被时光销蚀,他收藏的意义就在于此。樊建川为自己的收藏事业总结出了这样的意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2001年4月21日,四川省博物馆响起了一声漫长而令人感到压抑的警报声。“樊建川抗日文物收藏展”就在这个穿越历史的声响中正式开展,他收藏的数百件抗战文物走出尘封已久的历史,出现在人们眼前。

    樊建川和一名老红军共同摇响了他收集的这个性能完好的警报器,它是50年前随侵华日军一路漂洋过海,从日本来到中国的。50年过去了,它仍然令人吃惊地保持着完好的性能,释放着带有血腥和杀戮气息的声音。战争怪兽的幽灵突然被释放了出来,毫无防备的人们纷纷停下了匆匆的脚步,这声音对他们来说遥远却绝非陌生。

    2001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70周年之际,樊建川收藏的抗战文物赴香港展出,顿时引起轰动。

    此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樊建川,已经是一位抗战文物收藏家,他房地产商的身份反而被人们淡忘。

    2002年4月,樊建川在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了抗战文物收藏展。

    樊建川第一次到卢沟桥是在1987年。当时正准备转业的樊建川看着这个刚刚建成的、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博物馆,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有一个像这样的博物馆。2002年,樊建川借办展出之际,仔细研究了一下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此时,樊建川收藏的抗战文物已经有上万件,樊建川觉得,自己收藏的文物和纪念馆的差不多。

    樊建川在纪念馆转了转,一个想法慢慢地出现在他的心里:盖一个跟它差不多的房子,然后再把自己收藏到的抗战文物放进去……他突然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原来自己也可以建一个跟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样的抗战博物馆!

    樊建川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他的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挣的钱建两个像样一点的博物馆还是可以的。作为房地产商的樊建川,可以找到很好的设计师来设计博物馆。樊建川开始兴奋起来,他的藏品足够他开一个博物馆,而盖房子则是他的本行。

    一种自信在樊建川胸中开始建立,他决定凭一己之力,建一个博物馆。樊建川觉得办博物馆主要是要战胜自己,相信自己能办博物馆,敢想才会敢干。

    理想主义者樊建川给自己确立了一个新的目标,博物馆的规划在他的头脑中逐渐清晰了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一个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