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亦师亦友,寻找自己的重力场
    在微软的10年,是张亚勤职业生涯的辉煌时期,也是微软不断国际化的重要阶段。

    张亚勤和比尔盖茨在1992年就认识了,那时他还不是微软的一员。初次见面是在亚特兰大的一个展览会上,张亚勤正准备做一个演示,忽然听到一个声音,问他视频压缩速率是多少,张亚勤回头一看,正是比尔·盖茨。两人在展览会上就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交流起来,盖茨把他对技术的理解、对市场的感觉联系在一起,超越单个技术、单个产品的层次展开探讨,这给张亚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张亚勤加入微软后第一次和盖茨见面,盖茨对中国很是好奇,问了中国的政府架构、大学教育的相关问题。此后,两人也没有太多的交往,仅限于见面点下头,握个手,讲几句话。直到2000年张亚勤向比尔·盖茨汇报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媒体团队的成果时,才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盖茨,也让盖茨对这个为微软打出一片新天地的年轻人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

    之前张亚勤曾听说盖茨有一个习惯,经常在他的局域网里骂人,是一个易怒的人。所以,汇报项目前,大家都不知道盖茨会有怎样的反应。没想到,见面交流之后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挺和气的人。

    比尔·盖茨对科学家很尊重,他一直说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听汇报的,中间还和项目组成员做了很多次交流。

    张亚勤说,和比尔·盖茨在一起,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他的知识面很广,他知道很多种不同的产品,不但了解科技的前沿,而且有很强的商业洞察力。盖茨能把所有的东西简单地列在一起,这是他体现高度的地方。此外,盖茨简化问题的能力很强,他可以把很难的事情,很简单地帮你描述出来,或者是整合起来,能够用一句精练的语言将问题的实质提炼出来。这主要是源于他对技术、产品及市场等综合因素的把握都游刃有余。

    这种简化问题的能力,在采访中张亚勤也曾多次提到,也是他一直强调的一种能力。在华盛顿大学读博士时,他从第一次从皮克·霍兹教授身上学到了这点。

    他发现在导师评点他的研究时,只看结果,不看推导过程,几乎每一次都这样。有一次,导师看了两三分钟,就笑了,和他说这个不对。张亚勤感到很困惑,自己的推导过程肯定是没有错的,结果怎么会不对?

    教授说:“在通讯里有个N,是指用户的数目。比如有10个人通讯,N就等于10,当N等于1的时候就相当于是没有人通讯,那么熵就应该等于0。”

    张亚勤这才发现他的结果确实有问题,因为N等于1时,按他的公式算出来的不是0;N无穷大的时候,熵也应该是0,而他的结果也不是0。

    自己推导了半天,也看不出问题,导师用极限情况作判断,只用了两三分钟,就看到了结果的正确性。这件事情令张亚勤深思。不需要看大量烦琐的过程,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做判断。科学特别是数学有时候有一种令人震惊的简单的美。

    由于工作关系,张亚勤跟全球最顶尖的500个公司的CEO有不同程度接触,发现他们很不一样。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内敛,甚至有点害羞,有的人口才很好,有的人结巴。但这些领袖拥有的共性中,有一点就是简化抽象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他在比尔·盖茨的身上也寻找到了。

    张亚勤记得,盖茨在那次会后对他说:“做研究应该是探索性的,冒的风险不同,产品也不一样,产品和市场就不允许有不确定性,所以研究本身有它的性质。做基础研究的,如果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了,那你们就失败了,说明你们冒的险还不够。”

    这样的论断对张亚勤的鼓励力度很大。他记得,自己后来做产品的时候经常有争论,在总部indows CE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简介 >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目录 > 亦师亦友,寻找自己的重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