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默地干起来。人家休息的时候他不休息,收工了,人家往回走,他不回去,他干活不惜力,不要命,还善于琢磨,活干得既好又快,平时的休息日几乎都在工地上度过,他用八毛钱买了一个腰带,七毛钱买了一条毛巾,这一块五毛钱就是他在内蒙古的全部消费了。果然,他的吃苦精神和拼命精神,赢得了建筑公司的信任,不出一个月,他就成了统领几十号人的建筑队工头。李连成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个有心人。他想,人要是只会吃苦,靠苦力弄俩钱,那不算啥本事,人还得学知识,学本领。他觉得搞建筑可是个大学问,于是就热上了。他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靠自己用心体味,加上他一天到晚泡在工地,8个月下来,他靠死记硬背,硬是能看懂大楼的工程图纸,能熟记施工环节,并且集管理、施工等经验于一身。同时,他还挣了500多块钱,这使他多少有了生活的自信……

    有了500多块钱,李连成说,就像人有了脊梁,这感觉我不会忘记,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已是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家里已经实行承包责任制。我觉得好时候来了,也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父老乡亲,我觉得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尽力帮助他们,我要让他们每个人的脊梁都挺立起来,堂堂正正地活出个人样来……

    就在年底的时候,李连成回到了家乡。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濮阳市,善于琢磨的李连成敏感地意识到,中原油田和刚成立的濮阳市区都需要大量蔬菜,这不是发财门路吗?事不宜迟,李连成四处打听,终于在开封郊区,访到了蔬菜高手,这个8个月只花一块五毛钱的农民,竟以年薪1万的气魄,请回了蔬菜专家,在村里率先办起了塑料蔬菜大棚。那真是李连成至今难以忘怀的岁月,他在蔬菜大棚里,一呆就是7年,7年间,他冬天睡觉没脱过衣服,没穿过一双袜子,夏天没穿过一件汗衫,像苦行僧一样终日和那些蔬菜们呆在一起,研究它们的生长,它们的喜好,它们的语言……7年间,他能知道一株蔬菜什么时候要生虫,这种虫是第几代,打什么药最管用……他熟知蔬菜的程度超过了自己和家人。每天早晨3点钟,他准时起来把菜用自行车带到40里以外的濮阳市去卖,上午8时许,他又出现在菜棚,间苗、培土、施肥……整整7年,他像钟摆一样不知停歇,7年下来,他净赚了17万元,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成了全村的首富。1991年8月,40岁的李连成经过民主推选,被正式任命为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

    李连成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那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眼神,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眼神,李连成想,我得把这种眼神用心焐热了。共产党和地主老财的根本区别在于,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她是穷人的大救星。我是村里的党支书,我要给老百姓带来希望,我要让村里人知道脊梁挺起来是什么滋味!

    李连成说到做到,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建起的三个塑料大棚中的两个无偿地送给了村里最穷的人。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对村民们说,只要想弄大棚菜,他不但在技术上指导,还可以帮助跑贷款。那时候,他完全像俗话说的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的傻子一样,终日在蔬菜大棚里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两年的辛劳,西辛庄村的塑料大棚迅速发展到40余个,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0多万元。

    此时,濮阳市的白色工程启动,塑料大棚遍地开花,精明的李连成觉得,物以稀为贵,别人都种菜了,咱们要是还种菜,就难赚住钱,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企业。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想办企业,谈何容易!尽管村民们知道李连成在农活上的精明是出了名的,但是现在要是办企业,李连成能行吗?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