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精神文明需要广阔的社会基础和孕育过程的话,而谷文昌这样的人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最坚实的根基。笔者经过近一年的游历采访,亲眼所见许多谷文昌这样的人,他们构成了独特的谷文昌现象:

    谷文昌现象之一

    她叫李德芬。1925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入伍后先当卫生员,后当护士,1950年转业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她没有回自己的家乡,她的家乡在江苏省高邮市汉留镇费庄。她的老伴已经去世。她多年前已经离休,但她仍然不忘所在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且拿出自己的积蓄参与这一工作,比如写些不许随便倒垃圾,保持清洁卫生之类的标牌,配合医院做传统报告等等。只要一听说什么地方受了灾,有谁需要救助,她就立刻跑到邮局1000元、2000元地捐出。而她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她有两问房子,一间做卧室兼会客厅,屋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衣橱,除此别无它物。而另一间则布置成一个荣誉室,一张偌大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奖状、奖章、荣誉证书,以及一些那些年代的标志性实物,如新四军的胸章,志愿军的喝水缸子,上边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还有那个年代使用过的毛巾之类,可谓琳琅满目。她经常到学校或别的单位作报告,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教育,这些就是她必不可少的道具。她还是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放学时,她甚至拿着小旗去领低年级的小学生们过马路。她的住处不远有一个建筑工地,旁边有一个小池塘,儿童们经常在此地玩耍,李老怕孩子们游水,总是在池塘边守候。因为池塘蚊蝇滋生,又不安全,她就主动给工地上的负责同志联系,请民工帮助把池塘填平。夏天的时候,李老还天天为工地上的民工烧开水,并且为民工们冲上糖水。她经常领孩子们到她的荣誉室参观,只要孩子们能来,她就显得很开心,很兴奋。她家徒四壁,千金散尽,惟有这些奖章一类的什物印证着她的过去,她那曾经逝去的青春和美丽,她的理想和追求。这些东西就是她的生命,就是她的生活和生命意义,就是她的全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就独自披衣下床,在这些什物间徜徉,就像在历史中穿行,她们彼此之间熟稔至极,并且有自己的语汇,有传神的密码,有会意的方法。她们彼此拥有,并且彼此相约,她们将互相扶携走到生命尽头。

    这就是李德芬的故事。

    谷文昌现象之二

    她叫任桂芝,是辽宁省盘锦市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下面是任老太太讲述她自己的故事:

    我叫任桂芝,今年69岁,退休前在辽河油田物资公司于楼储运公司工作,现在居住在兴隆台区振兴街道幸福小区。我有3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老伴于1975年去世。孩子们多次劝我搬到一起去住,也好有个照应,可我觉得自己身体好,能自立,就不想给孩子们添更多的麻烦,再说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我喜欢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

    1985年退休后,冷不丁闲下来觉得没着没落的,想着总是这样,也不是个事,觉得还是要干点事。我想起来了,我这个人爱缝缝补补,缝制衣服算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也是我的一技之长,就寻思着想发挥这方面的特长,给别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几年来,我给街坊、邻里、驻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缝制缝补衣物达几千件,服务人次达千余人,从没收过一分钱物。那年国庆节,咱们幸福小区六区做秧歌服,人手少,时间紧,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主动提出帮助制作。当时,我的二女儿正要做手术,需要我去照顾,可是为了赶制这批服装,我没有去成。

    咱们这个区的人有些特号型的人,她们的服装不好买,自己又不会做,因此穿衣服成了老大难。我就主动上门来帮她们缝制。比如我们的邻居陈素芹、陈善荣等几个胖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