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华南师大附中率先做出反应,几天时问,就把沿街店铺拆了个一干二净,使围墙透了绿,使外边清新的空气吹进来。

    虽然一年200万的进项没了,但校方无怨无悔。

    第一军医大学正处在沙太路段上,沿街有50问店铺,一年交给大学生产办200万之多。当小变办通知军医大学拆除这些沿街店铺后,子弟兵们雷厉风行,没有任何怨言,几天之内,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拆迁任务。

    市委书记黄华华握着学校领导的手说:谢谢你们,广大人民感谢你们!

    广州市民把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美好追求转化为主动参与一年一小变的实践中去。他们出谋献策,举报脏乱,投身整治,显示出人民城市人民爱,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移山填海的巨大能量。广州市有关领导曾在全市进行过测验,赞成对违章建筑和不法摊点进行拆除的占93%。另外,市里财政投入170个亿。这数字就是广州市小变办放手大干的重要依据,它说明广州人民对一年一小变政策的真心拥护!

    政府为人民办事,人民为政府撑腰。许多市民舍小利,顾大义,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无数动人事迹。

    采访中笔者收集到不少这类故事,笔者把它归类为听来的故事。

    听来的故事之一:学会坚强

    他叫陈某,今年37岁。两年前,他将投资的目标锁定了闹市区的临街店铺,但这些店铺几乎没有转手的。但他并不灰心,认为自己的力气下得不够,为了及时掌握情报,他不惜用常请核心地段的摊头小贩下馆子吃饭为诱饵,并雇了好几个线人,一有消息立即向他通报。老天不负有心人,他这一招果然灵便,一年前,他一连拿下三个店铺,装修花了几十万元。哪知正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小变办的拆字画在了他的三个店铺上。当时,我感到就像一个囚犯看到朱红色批的死刑判决书一样,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晕过去。他说他不知道当时是怎样过来的。但毕竟现在挺过来了。他说人总有时运不济的时候。我烦心的时候总在这一带转悠,但看看绿地花草,慢慢就舒缓过来了,人要学会坚强……

    听来的故事之二:秋女的爱情

    她叫郑秋女,住在沙太路上。她原本是当地的农民。那时广州兴起马路经济,村里许多人就像当年跑马占地一样在马路边盖起房子来。郑秋女当时刚刚下学,还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哩。父亲哥哥也慌慌张张地在路边给她盖了几问房,说不上学了,就临街开个商店吧,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比出外打工好多了哩。郑秋女就在这条马路边干起了马路生意。因为她长得白白的,很秀气,常来这里光顾的人都说她是北方人,还有人戏称她为马路天使。不管说什么,她都不恼,她天生好脾气,这一点给她带来许多好运气,俗话说和气生财嘛!郑秋女的商店果然生意兴隆,她开始经营的不过是杂货店,夏天卖汽水冰棍,冬天卖瓜子日香糖,旁边再装一部长途电话,一个月下来也有几千元的进项。因为郑秋女好人缘,夏天这里的冷饮火爆,给她带来不少收入,也为她带来了幸福。在常光顾这里的顾客行列中,有一个叫小周的小伙子,是离这里不远的军医大学的小车司机,江西萍乡人,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的。他每次来总是先打电话,然后要一瓶酸梅汁,静静地喝完,然后静静地走。初始郑秋女没在意,她只觉得这个小伙子很特别,似乎有一种让人探究的东西在他身上弥漫。于是她就开始留意起来。原来他每隔两天来给他女朋友打一次电话,而电话那一端的女孩总是与他争论着什么。他只是解释,小声地,赔着小心地解释。这样的画面天天在郑秋女面前上演,弄得郑秋女突然在某一天心痛起来。那一天是小周流泪的日子,这是郑秋女第一次看见一个男人默默地饮泣。尽管他背对着她,她还是能感觉到小周巨大的痛苦。这一次,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