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接到手的旧北京相安无事。这是一段温馨而平和的日子,刚刚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北京人,仍然是和着往日生活的悠然节拍。若出外做事,或者步行,或者三轮车,或者有轨电车,或者公共汽车。那时的北京市80%的城市户口集中在旧城区,人口密度达2.3万人平方公里。应该说,人还不算太多,共和国妇女的生育高峰期还没有到来,街上还行走牛马、大车、三轮车、少量的私人小卧车和公交车,而道路并不显得拥挤,清清爽爽的。尤其是西直门到海淀的那条马路,虽然是黄土沙石,虽然是弯曲有致,但单看夹路那高达数丈的垂柳,一棵挨着一棵,每当夏浓或者秋深,满目柳丝飘拂,满耳蝉鸣虫唱。真是文人骚客刻意追寻的意境全铺在这条沙石土路上了。京城内还有一条美丽可人的路,那就是经北海穿过皇城的路。过去皇城未拆,从东向西绕过后城。自打通后,便可向晚踏梦,或雇一人力车,或踏一单车(那时自行车可是奢侈品?,就着将了未了的霞色,掠过皇城那些金鳌玉栋,闪过那些玉栏琼阁,抬头望空,就真见一轮圆月冰清玉洁水淋淋地挂在城郭之上了。再低头看那桥下的汩汩逝水,便生出了让人心疼的美感。关于路的美学,关于一条路会生出这么多美丽的感受,大概也只有中国的马路才独有吧!

    马路的称谓始于清代。清人将皇家官路称之为官大马路。百姓无忌,干脆将官字去掉,便称之为马路。各省内部州县之间的通道称为大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的说法大约正是从清代流传开来的。清代官马大路,即国家级官路,以北京为中心,在京城东华门外设皇华驿,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向全国各省辐射。

    关于马路,有许多趣闻。鲜为人知的是秦始皇曾经修建过一条世界上最早、最宽、当时也是最长的超级马路秦直道。秦直道是秦始皇为快速集结调动军队和运输粮饷而修建的。它全长900公里,北起内蒙古包头市,南至陕西淳化,横穿陕甘两省14个县。该马路最宽处竟达164米,可供40部大车和100架马车并排而行。像这等宽的马路,直到今天,仍可以说是世界之最。这条超级马路是秦始皇三十五年令大将蒙恬主持修建的,花费了四年的时间,动用了20万民工。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修建道路桥梁的投资极少,偌大的北京市才动用了2万元。十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为了和十大建筑匹配,才修建了东西长安街。现在的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琪那时才23岁,他亲自参加了设计长安街的光荣任务。记得当年他参加了北京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周总理把他们都请到了人民大会堂,为参加十大建筑的劳动者们敬酒,那时、张百发都在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道路桥梁的投资总额为7809万元,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38%。以后各个时期的投资比例,除恢复时期及六五时期外,都在2%以下,平均值为1.4%左右。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建设投资与城市基建总投资额的比例均在10%15%左右。

    当时,北京修建惟一的横贯东西的长安大街的重要目的不是为发展经济,而是为礼仪、为政治,当时流行的说法是:这是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五六十年代,就在我们拥有清清爽爽的大街,并且有了长安街这样宽广的明星马路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却拥挤不堪,尤其是旧市区内可谓摩肩接踵,步履艰难。当时,我们并未明了这种现象的成因,便急急地以新兴国家特有的盛气嘲讽它们,说它们已病人膏肓、步履蹒跚;说它们交通拥挤、汽车没有步行快。这就给我们当时进行的超英赶美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着实兴奋了许多时日。

    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可比的,就像水果和粮食不可比一样。这是两个时代。这种不可比实际上自清末就开始了。清代的交通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