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分,江滨大道上车水马龙。刚下过一场急雨,道路还残留着一些水泊,骑自行车的下班人流像风一样掠过来,溅起高高低低的水花。

    滑主任指着江边的人行道说,这些就是去年新修的,原来这一带道路特别狭窄,也没有什么装饰。因为沿江大街的建筑物较多,道路不可能向里延伸,于是,我们就把眼光投射到了松花江上。我们不仅大胆地向内江拓展,而且也不影响江水的流泻,这样一举两得。道路拓宽之后,我们对它进行了美化,铺了彩色瓷砖种了花草,装了街灯,并且还修了露天舞台。去年国庆节联欢晚会就在这里演出……

    顺着滑主任的指向,笔者看到了延伸在江里的一个颇具现代感的舞台。

    夕阳里,橘红色的江水缓缓流动,它们抱拥着那个被阳光镀成美丽亮点的平台,梦幻的意境就在视线中慢慢升腾……

    听当地人说,因为有了这样的沿江路,赏江观景的兴致就更高了。松花江是一个四季都让人赏心悦目的去处。冬天,来到这里可以观赏雾凇冰雪节。自从1991年吉林市举办了首届雾凇冰雪节之后,冰雪资源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开发。琼花初落疏疏雨,柳枝轻摇淡淡风,纱笼银菊红颜隐,哪得游人不动情?那时,十里江堤银色雾凇花开花又落,五洲客人来此观光如潮奔涌一浪高一浪。吉林市的雾凇冰雪节天下有名,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40个地方民俗节日之一,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观赏雾凇奇景。吉林冰灯,也是此地一绝。最早的冰灯是用水淋雪结冰后再进行雕刻的,现在,冰灯中的蜡烛已被五颜六色的彩灯所取代。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沿江观灯,仿佛走进了异彩纷呈的水晶世界。岸上有冰灯,水上还有河灯。吉林河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风行,如今愈来愈盛。吉林市旧称船厂,此地燃放河灯的习俗初始为超度亡灵的,因船工、水手常有落水溺亡者,人们认为,溺死江中的淹死鬼阴魂不散,只有找到替死鬼,才能重新托生,所以它们常常风行江上,像蛇一样行走,只要找到意中人,鬼们就会死缠活缠,把你拖进江中溺水而毙,成为新鬼。而那些旧鬼就化为一缕轻烟托生而去。为了让船工们安心工作,水手安心操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13,主政者就请来僧道在江边做法事,燃放河灯就是法事的重要内容。后来,河灯燃放渐成习俗,成为民间过节的一大盛事。吉林河灯,最早叫糖灯,灯盏用荞麦和糠皮经蒸制而成。灯芯以麦秆或蓬梗用谷糖油和米汁浇附制就。点燃后,青光熠熠,青烟如云,给江面笼罩一层神秘的气象。因此灯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后又改为红纸糊就的莲花形灯,底部浸蜡防水,灯芯改为蜡烛。这样一来,因制作简便,施放容易,放河灯的数量就大大增加,场面也大大壮观了。据《吉林通志》载:江中以船载荷花灯,燃灯顺流,如万朵金莲浮于水面,船僧佛经,铙钹鼓吹并作,士民竞视,接踵摩肩。足见当时放灯场面的宏大。解放后,吉林市人仍保留燃放河灯这一传统习俗,但在内容上剔除了迷信色彩。并且把河灯放在冬季雾凇节期间燃放,使这一传统的民间活动又有了新的魅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时节,松花江流经吉林市的江段,依然川流不息,可谓天赐胜景。夜幕初降,月上雪柳,江面上轻雾缭绕,万盏河灯顺流而下,江上灯火点点,彩船游弋;岸边,乐声悠悠鼓锣铿锵,彩灯绚丽旗幡招展,人流如潮,笑语欢声。当你身临其境,你的头脑中就会自然浮现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像……

    这就是美丽的松花江。

    这就是吉林市人给松花江盖盖的故事。哈尔滨这些年有些悲壮。

    这颗原本熠熠闪亮的东方明珠,不知何时有些黯淡了。

    早些年,借着它的光芒,那些候鸟一样从欧洲腹地或是更远的地方来的外国人,那些探险家和冒险家。那些商人和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