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采访手记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发展中国家并非发展落后,而是管理落后。

    另一个管理学家西里尔奥唐奈说:管理是第二生产力。

    1996年,吉林省长春市在全国率先提出1996年为该市管理年,它们响亮地提出向管理要文明的口号。市委副书记战月昌一语道破长春市大抓管理的个中奥秘……以开展群众性、社会化的管理活动为载体,通过强化机关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素质,塑造了文明行业形象,做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明确性、参与的社会性、工作的一贯性、机制的高效性和指挥的权威性,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999年,长春市首批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行列,应该说与该市几年来大力狠抓城市管理不无关系。

    长春是一个背景复杂而又特殊的城市。

    18世纪前,长春所在的地域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原。和美国的西部一样,那时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还待字闺中。尽管这里早有人居住,并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诸如西团山文化来证明当地的智慧,但比起黄河、长江流域来说,它的开发还是迟缓了一些。后来,山东、河北一带闯关东的农民带着农耕文化在冻土地上播撒,村落便越来越多。特别是1653年,清朝一度颁布《辽东招民垦例》,由此拉开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和开垦荒原的帷幕。

    1791年,负责监督控制哲里木盟一带的吉林将军,向朝廷报告郭尔罗斯前旗汉民种垦情况,进入蒙地的长春汉人已达2330户,垦荒26.5648万亩,基于此等状况,1800年7月8日,清廷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首次决定借地设治,成立长春厅,设理事通判衙门。据《清实录》载,铸给实际印文是吉林长春厅理事通判之关防。

    从此,一个隽美秀丽的名字长春,就在伊通河畔诞生了。长春厅得名于距长春东5公里的长春堡。长春厅修建时不过是一座小土城,当年的长春厅人口还不足万人。长春厅的行政管理事通判、巡检衙门就在这里管辖汉人的户籍、诉讼和各种公案。如今,当年的长春厅旧址就在新立城屯南侧,已化作一片方形房舍基地模样,略高于周围稻田。

    1852年,长春厅移建于宽城子。宽城子距长春堡北30里,是一个较大的居民点。1865年又在此地建城,形成南北街和东西三四道街,共占地8平方公里。1896年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通过这里,并在旧城北5公里处建宽城子车站及俄式住宅区,占地4平方公里,渐渐为世人所瞩目,1905年,日俄战争后,这里成为日俄帝国主义势力的分界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长驱直入,先在长春开埠行商,又建车站辟铁路附属地,继而全部统治长春。1931年日本侵占全东北,长春被定为满洲国国都,成为日本在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春因了这段历史便有些繁复迷离起来。

    长春市的建设规划是由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共同制定后,最后由关东军参谋长敲定。因此,长春市初期的发展一直笼罩在居心叵测的目光中。

    长春市的规划建设明显反映出殖民地城市的特点,并且兼有封建帝制、现代城市理念混杂的复合色彩。长春的行政中心是由伪皇宫及满洲国的政府机构,即八大部的办公楼组成,南起安民广场,北至皇宫,长约1200米,宽约550米。在偌大的范围内,仅修建了这几座建筑,虽然这些建筑尽量庞大伟岸,但仍感形单影只,它全靠绿地、林带填充和簇拥,加上有两个公园映衬,这一带确实会给人一种帝国威仪和王道政治的意味。尽管皇宫修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精神简介 >中国精神目录 >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