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民贸出额达100多亿之巨。参与国际大循环,接受市场的裁判并迅速形成自己的市场观和价值观,绥芬河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引导进步,消除愚昧,在有序中发展,在发展中有序。该市从1992年10月在全市个体户中进行文明经商培训教育,制定了《文明经商服务规范》并与业务户签订《服务公约》,实行挂牌服务,这些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
走出去的人们看到了域外文明,不禁喷啧称道:人家,那文明程度!
民营的大通道经贸公司,在全市率先,他们和出国劳务人员签订《精神文明建设公约》,制定行为规范。他们先后派出劳务人员370多人次,把优质高效的工程和中华民族的美德带到了国外,赢得了声誉。公司作为首家民营企业跨人地市级文明单位行列。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至今为人们留下了一段恬静安宁的记忆。1993年,全市打响了重塑城市形象的攻坚战,口岸人开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二次进取。
绥芬河市的决策者们,充分重视文明城市建设,制定了远景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资金落实。先后投资2亿多元,完善了通讯、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工程。城市承载能力和口岸通道功能得以强化。过货能力从10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占全省对俄口岸过货量的70%,占全国的25%。
绥芬河用勤劳的双手绘出了一幅最美的图画。如今,当您漫步街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清洁整齐的大街小巷,萃绿的树木,盛开的鲜花,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特别是那一块块招牌尤为夺目,大到公司星级宾馆,小到个体店铺,几乎全都是中俄双语制牌匾,最能使人感受开放的风韵。
1991年7月1日,在刚刚落成的中心广场,首次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黎明升起在蔚蓝色的天空时,口岸人心中升腾起远大的理想,他们要拥抱世界。
从那时起,升国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内容一直坚持了下来。
小城人从封闭中走出,于是书屋、舞厅、卡拉OK厅雨后春笋般涌出。新华书店的售书额在全省名列前茅。各种各样的函授班和培训班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人们在抓紧时间充实自己。小城办起了报纸,成了黑龙江省四大文明景观之一。
一切都在变,向着高标准。
1994年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要建设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和文化发达的现代化文明城市,为此建立了运行有效的组织、制约、激励和舆论机制。
全市最大的商场青云市场率先提出了优化环境、文明经商、信誉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率先实行了信誉卡制度,坚决取缔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各种不文明经商行为,出现了红旗摊位、文明摊位、共产党员摊位等典型,带动了全市文明建设的进展。这个市场也因此而日益火爆,年成交额20亿元。
全市近2万人的民营企业者,他们是经济构成的重要成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发挥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有效途径,1994年9月组建了民营企业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市场,从此个体户党员有了家。他们挂牌经营,文明经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世代耕作在黑土地上的前进村农民,乘改革开放春风走出了国门,办起了合资企业,把国内行之有效的承包制也带到了国外合资厂,同时兴办农民学校,评比文明农户,构建现代化新农村。
海关是绥芬河市最具标志性的文明单位,经过岁月悠长的辨识,文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和资源被人们所看重,而海关则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方面和城市一同成长,另一方面则受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