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的硬汉子,此时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这一年,宋顺女为老肖家的房子在那40公里崎岖的山路上硬是往返了6个来回。多年来,宋顺女就是这样把孤老烈属当父母,把伤残老兵当亲人,全身心地扑在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工作上,全市10位烈军属孤寡老人,她个个记在心上,帮她们求医寻药、搬迁新居、嘘寒问暖、济危解困。究竟做了多少好事,谁也数不清。先后去世的8位老人临终前都叫着顺女的名字。抗联老战士朴昌淑,活了96岁,她说:没有顺女,我活不到今天,抗联那阵子,我们用头发织袜子,做的鞋垫最暖和,现在我们把头发都剪下来给她织袜子,做鞋垫,也报答不了她的大恩大德啊!
多少年来,凭着对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亲身感受,顺女把对军人的敬重,对军人职业的理解体现在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上。有的军官家属工作调动遇到麻烦,顺女四处协调,帮助解决;有的分配住房受到不公正待遇,顺女据理力争,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有的子女入学遇到土政策的制约,顺女奔波忙碌为他们创造优惠的条件。1992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64名军官家属解决了住房,为56名军官家属安排、调动了工作,使82名军官子女到了满意的学校。驻军领导和军官家属亲切地称顺女是子弟兵的阿妈妮,军人家属的娘家人。
现役军官家属张玉芳的爱人原在中朝边界线上的双峰哨所任指导员。生活十分艰苦,方圆百里无人烟。张玉芳在驻地医院当护士,干了17年的卫生工作,由于信息闭塞,早应转干几次错过机会,1994年朱指导员调入延吉市,张玉芳却因不是干部,医院不予接收。小两口抱着一线希望找到顺女。顺女听后,不顾疲劳就登上了长途汽车,专程跑到安图县人事局、卫生局,费了一番周折,补办了转干手续。中午顾不上吃饭,连日返回州人事局、卫生局,破例落下了工作关系,使张玉芳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延吉市中医院当了护士。
某部侦察连的农村籍战士杨勇因抓获两名持刀歹徒而身负重伤,荣立了二等功,但在退伍回原籍安置时遇到了困难。对这个外籍战士的境遇,宋顺女感到过意不去。她对全科的同志说,杨勇为延边流过血,又是部队的功臣,安排了一个杨勇,稳定的是一方军心,第二故乡应该善待他。一次宋顺女在电视中看到了市公安局向社会招收民警的启示,就多次反映情况,公安局终于同意招收这名外乡人。但在录用考试时,杨勇的文化成绩未能进入录取线。宋顺女又反复找市领导汇报。市委专门为一个战士召开了一次常委会,杨勇最后得到了破格录用。
1992年8月的一天,一个大学的老师带着孩子来到宋顺女家,一进门就哭了起来。原来,她丈夫在外服役,单位分给她的住房,被一个开发公司把整幢楼给买了下来。这个老师想用省吃俭用的钱把自己的住房按原价买下来,可是对方不同意,还限期3天不搬就断水停电。宋顺女撂下饭碗就去找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交涉。没想到对方不仅不同意,还挖苦地对那个老师说,你这么好的条件,嫁个穷当兵的干啥?宋顺女当时就火了。大声地说,你敢挑拨军人家属关系,我就告你破坏军婚。那个人看顺女的口气很大,以为是这个老师的亲戚。顺女说,我是民政局的,是军队家属的娘家人。后来,顺女打听到这幢楼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都办了买房手续,就又一次来到这个公司。吓唬他们说,新闻单位准备就这件事来个焦点访谈。对方软了下来,连连说,我算服了你这个娘家人了。从此,顺女这个军队家属的娘家人的称号就传开了。
1996年学校暑期开学的时候,一个武警干部领着孩子找到顺女。过去,这个干部在边远山区工作,驻地没有汉族小学,孩子长到了9岁也没能上学读书。他们调到了延吉后,由于随军手续和户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