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提问和回答自有妙招
问就变成了:“先生,您是要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使顾客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选择了“加鸡蛋”,从而使销售额大增。

    提问时的顺序也对对方的心理起到非常重要的诱导作用。同样一个提问,如果顺序一变,就会意思大变,所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大不一样了。如日本战后许多商店因人手奇缺,想减少送货任务,又不想影响原先承诺的送货到家等商业信誉。于是有的商店就将“是您自己拿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呢?”的问话改为“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呢?”结果大奏奇效:顾客听到后一种问法,大都这样回答说:“还是我自己带回去吧。”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在听人谈话时往往注意后面的话,甚至多数人将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最后一句当做结论性的话来看,所以,许多人在听到这种问话后就选择了后面的做法。这样,商店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违背文明服务的原则。

    巧妙回答的8种方式

    所谓变答,是应答者面对别人不怀好意或咄咄逼人的问话,不答不妥,直接回答又非常为难时所采取的一种机智巧妙地改变答话内涵的答话方式。这种答话可以以攻为守,化害为利。

    1950年代,由于台湾当局频频活动,一度造成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有意发难:“请问,对台湾问题,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我外交人员冷静地回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倒真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我外交人员的回答有意地改变了话题,避免了正面作答,又引出使对方最头痛的问题,使对方不好再行追问,显得有礼有节有利。同时,答话中带着强烈的讥讽:自家政府连现状都难以维持,还是应该回去关心关心本国政府的措施吧!这样以进攻来作为防守的变答,既不失尊严,又能从气势上压垮对方,让自己把握主动权。

    “文革”期间,一位农民在傍晚行船,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从桥上经过,向下警觉地而不客气地问道:“什么船?”农民不动声色地答道:“水泥船。”那个干部又问:“干什么的?”农民仍从容地答道:“行船的。”旁边的人听罢,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段对话中,问者带有责问甚至审问口气的两句问话,被答话者巧妙地岔开,使问话的人非常尴尬。

    按理讲,行船的农民是了解问话的用意的,所谓“什么船”,是问装的是什么东西,绝不是问船的质地。而他却有意岔开去,使问的人不好再问。所谓“干什么的”,是问行船去做什么事的,而不是明知故问行船与否。农民又以没有提供任何话语信息的“行船的”岔开去,这就让干部的两次问话两次落空,等于白问。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农民对某些干部和政策的一种不满与排斥情绪。

    所谓拈答,就是运用修辞学中的拈连手法,将对方话中的中心内容(语言)进行另外的一种解释,以此作为自己回答问题的主体内容。王蒙新时期的小说与他当年的成名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变化。有一位读者在一次座谈会上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你能不能再保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格时,他说:“不论有多少好心的读者希望我保持‘组织部’的‘年轻人’的风格,但是,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二十年来,我当然早就被迫离开了‘组织部’,也再不是‘年轻人’……”

    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拈连手法,语意双关,把读者的关心、自己的因素、事情发展的必然性等问题全部作了回答。特别是“被迫离开了‘组织部’”这句话,将蒙冤受屈二十多年的流离生活之痛皆蕴藉其中,同时也表明:自己文学道路是发展的、变化的,不可能原地踏步,一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简介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目录 > 第九章 提问和回答自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