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时代的晚上
店”,店内以红黄“国旗色”为主色调,悬挂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画像,销售伟人著作,说不定能稳赚一笔。
朋友认为想法“太痴狂”,奉劝他不要冒险,否则“吃定红灯”。范鸣强一意孤行,叩开天安门城楼管理处大门,畅谈胸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0周年,在天安门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销售马列书籍,还怕没有销路?”
对方当即同意,破例免收租金,以示对“红色阵地”的支持。范鸣强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梦幻开局。书店开张,他坐地收金。
私营经济前途明朗,胡成国决定三进上海。
几年前与国外公司谈项目,老外在“地图上指点半天都找不到温州”,经常问“温州与大连还是深圳毗邻”。胡成国好笑又无奈,也产生走出温州的决心,上海成为首要选择。
1993年,胡成国投资100万元,但由于投资环境不完善,投资失利。3年后,他再度赴沪,投资240万元兼并一家开关厂,最终合作无疾而终。1998年,上海市政府制定24条政策,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当年秋天,青浦区组团到温州招商。胡成国则显然老道许多。他开车领着夫人赶到青浦,选中“交通便利,有三条公路经过,离青浦城、虹桥机场、大观园都不远”的香花桥镇,圈下135亩地。而尽管当地政府频频示好,胡成国仍然没有贸然行动。前两次失败让他心有余悸。
1999年3月,私营经济写进《宪法》。胡成国才放心,出资3亿元投资建设上海德力西。他一次性招来600余名员工,高薪聘请高级工程师,设置与总部同样齐全的部门。
做法引起相当多的质疑: 生意才起步,工厂按照年销售额两三亿元的规模做,这不是杀鸡用牛刀?胡成国自有高见: 不能看眼前有多少生意招多少工人,既然进了行业,来到上海,就要做行业状元。
事情在预料之中,不到4年,公司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净增9倍。德力西进入上海同行业前5位,被列入当地政府的“小巨人”企业。
彼时,中国流动着无法遏制的渴望,四两拨千斤的创业方式自然激起关于财富的无限遐想。“多挣点钱儿多挣点钱儿,钱儿要是挣多了事情自然就会变了”,一个叫崔健的摇滚歌手在歌词中这样唱着,还口气老城地喊道,“其实动点脑子绕点弯子不把事情都就办了”。
财富早是光明正大的追求,即使追求的方式五花八门。国家对私营企业放开进出口自营权,一部分人却嫌财富来得太慢,大胆地铤而走险,做起走私勾当;个别官员大开方便之门,居然能从中分一杯羹;当然也有人不越雷池,安稳地经营,梦想着小打小闹发展壮大,但事后看来,无情的市场却未给其机会。
多年后,前者或者急流勇退、改邪归正,抑或者锒铛入狱、永不翻身。后者多在岁月的磨洗中失去棱角,乃至销声匿迹。只有精神顽强如范鸣强、胡成国之流,起伏于经济大潮,昭示出颠扑不破的商业本质。
代言人
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非同寻常。然而,某种意义上,这个国家依然贫穷。
4000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他们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与沿海繁荣不同,那里,看不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看不到现代化生产车间,扑入眼帘的是被时代不屑一顾,乃至抛弃的生产方式,以及无数无助迷茫的眼神。“神武景气”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愈发失控。
就在这年夏天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江泽民提出:“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三个月后,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终敲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国家发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