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盛宴
,还有很多老板“愿意将女儿嫁给公务员”,甚至有人“不惜花钱为儿女谋求一个稳定的职位”。对此,温州学者马津龙的解释是,温州老板开始谋求“政治地位”。
中国的经济与企业是如此磅礴大气,许许多多“第一”加诸其身。然而,有人不无悲观地发现,大多数在国际上抛头露面的中国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则暗自神伤。
这种奇妙的对比,对于参与其中的温州企业,仿佛在隐喻着什么。
温州人长志气的事情还有,一家民营企业在深圳挂牌上市。至此,温州民营企业有了上市公司。最让人交口称赞的是王振滔。他的企业销售产值超过20亿元,王振滔以个人名义成立一家慈善基金会,第一次就大方地捐出2000万。
2006年这一年,央行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依赖出口的中国,乃至温州制造,头上升起第一片乌云。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是温州经济还是保持了活力。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温州上亿规模企业达到5000多家,其中9家企业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大关。纳税百强排行榜的入围门槛比上一年提高了240万元,排在最末位的企业也缴纳了高达1024万元的税款,相当于一个中西部贫困县半年的财政收入。
所有的商店不可避免地出售中国产品,介绍中国的书籍和文章受到欢迎;学术风气浓郁的伯克利校园,有关中国的讲座海报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校方开设中文课,肤色各异的外国学生在课堂内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乐此不疲。有人会磕磕绊绊地问“毛泽东和江青是怎么认识的?”等稀奇古怪的问题。
回过头来,一年后,王伟胜帮助同乡胡宾以2800万美元的天价购入迪拜“世界地图岛”中的上海岛,则又是一桩热谈。
复出后,周荣销售机场成套设备,赚了些钱再次进入老本行。生意时好时坏,直到1996年,才偿还完债务。他开始由贸易向实业转型,目光放在苏州。后者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周荣找到三星,要求供货。对方对周荣提供的样品不满意,拒绝合作。但周荣并未死心,多次上门寻求合作,年关时仍然费尽周折递交样品。他不断追加投资,改进设备、原料与技术,期间多个股东感到前途渺茫而中途退出。周荣背负巨大压力,最艰难的时候,他在办公室里挂起“惟勤惟算”四个大字。
1979年,陈道荣出道,23岁的他怀揣200块钱,跟着朋友去陕西宝鸡推销柳市小家电。此后7年,他经常往返于陇海线上,就连列车乘务员也对他印象深刻。最艰难的一次,为了去一个铜矿推销电器,陈道荣徒步行走10多个小时,差点葬身在风雪交加的唐古拉山口。
形势终于好转,研制的电子元件通过三星审核。三星在全球市场份额空前扩张,路之遥发展迅速。再往后,路之遥成功打入西门子、松下等知名企业的全球采购网。到2006年,经济形势呈现出“过剩”苗头,其他企业急迫寻找新出路时,路之遥已经打入高端领域,年产值接近50亿元。与20年前的小厂相比,断然不可同日而语。期间,温州企业新生无数,死亡无数,历经同样风雨,却少有一路坎坷、不断壮大者。
2006年前后,几乎看不到任何论调暗示或明示“中国经济即将崩塌”,而此种论调曾经屡见不鲜,虽然无一应验。不经意,外国人转换了态度,开始赞美中国。市面上出了一批颂扬中国变革的图书,且非常畅销: 詹姆斯·金奇的《中国震撼世界》进入全美畅销书排行榜,一举获得这年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奖;法国资深记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撰写的《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也迅速热销欧洲……
2006年5月,温州眼镜企业在米兰眼镜展上拿下4000万美元订单,引起一片恐慌。仅隔1天,4家中国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