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鲲鹏初展翅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世界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德意志银行与中国渊源颇深,这也是沈南鹏转投德意志银行的重要原因。

    早在1872年,德意志银行就在上海建立分行,当时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德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到1952年,德意志银行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的业务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市场上的业务增多,沈南鹏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自然引起了德意志银行的注意。沈南鹏加盟德意志银行后,主要负责该银行的债券发行。

    作为欧洲资产规模第二的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债券发行业务一直是重头戏。

    至于债券发行的具体操作,德意志银行的董事们告诉沈南鹏可以“自由发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南鹏的创业意识被唤醒,他必须去思考自己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只要能赚到钱,至于怎样做,是带三四个人的小团队,还是10个人的大团队,均取决于自己自负盈亏的能力。

    当时,诸多跨国投行在中国的发债业务集中于争夺财政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机构。沈南鹏发现,这些业务的利润其实并不好。那么为什么大家仍将精力集中于此?通过调查,沈南鹏发现,如果能拿下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单,银行家本人的荣耀感要超过对生意本身的精打细算。

    沈南鹏的目的是赚到足够的利润,所以他将精力转向帮企业发行所谓的“垃圾债”。这些交易规模不大的项目,是“摩根斯坦利、美林等不屑一顾的”,但这给沈南鹏带来了切实的收益。虽然从交易额的数据上看,他的这些项目仍让德意志银行落后于对手,沈南鹏却有了成就感:毕竟,他领导的4个人的队伍给公司带来了利润。

    1997年,沈南鹏率领自己的部门完成了五六家中国公司的发债。到1998年,这些客户有一半面临重组,沈南鹏又努力帮助它们寻找后续融资的渠道。

    这一段经历让沈南鹏成长了不少。“1998年让我学到很多东西。1997年还是套路化的工作:将中国企业包装一下、获得政府支持、到海外去卖。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1998年就不是简单的交易了:你要针对客户的情况,而且你知道了什么叫‘公司不行了’。”

    在德意志银行工作期间,最让沈南鹏得意和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他让德意志银行作为牵头银行,帮助中国财政部在欧洲市场上成功发行了5亿马克债券,这一大手笔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99年。从花旗银行到雷曼兄弟,再到德意志银行,沈南鹏已经在投行有了“8年的抗战”。

    8年的投行生活让沈南鹏受益匪浅,沈南鹏把投行的工作形容为“压缩饼干”,“也许你在一个公司做财务需要20年才能把公司整体了然于心,可是做投行的话,也许只要3年就能把握和洞悉一个企业的命脉”。更重要的是,投行是一个“高屋建瓴”的职业。从事投行的人,接触到的一般都是上市公司的CEO或董事长,他们对一个企业或行业的视野更有领导人的大气和洞察力。

    投行的工作经验,让沈南鹏收获最多的是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你在投资银行里边工作,投资银行给你一张名片,提供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就去寻找中国企业做收购兼并或是上市的工作,这让你有机会走进中国企业,了解中国企业。我觉得1994年到1999年那5年的经验特别好,等于让我把课给补了。原来我不太懂中国的商业环境,到了1999年,我已经比较‘土鳖’了。这5年当中,你知道了国内的游戏规则什么样,懂得了怎么跟人打交道,学会了怎么去了解这个市场。”

    已经渐渐了解中国市场的沈南鹏,准备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简介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目录 > 第二章 鲲鹏初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