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寻找新蓝海,拷贝就是学习力
“QQ”。选择“QQ”让一切顺理成章,马化腾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才起步的腾讯“稳定压倒一切”。
马化腾的此次“变脸”还算及时,因为随后的一些事实证明了他在面对知识产权时的“主动决定”是正确的:2001年2月,AOL时代华纳与香港华娱电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腾讯要想继续使用OICQ这个名字肯定是行不通了;而且,OICQ里有不少让用户选择的卡通头像,包括汤姆猫、史奴比、大力水手、Kitty猫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又都属于美国迪斯尼公司所有。
马化腾一直在“免费”使用这些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却没有得到这些形象的所有者,比如迪斯尼的任何授权!以当时腾讯的价值,以上那些卡通形象的品牌价值加起来,只怕几十个腾讯都抵不上!而一旦这些卡通形象的所有者向腾讯提出索赔或者要求版税,马化腾将要面对的恐怕是一个足以让腾讯倒闭若干次的天文数字赔偿。马化腾及时让OICQ变为QQ,现在看来,实在是不得已的“高招”。
OICQ这颗“定时炸弹”总算是解除了,在AOL、迪斯尼等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之前,马化腾及时地解下了缠在身上的无形镣铐。在OICQ刚推出的时候,这些国外著名的卡通形象的确给腾讯争取到了大量的用户。只不过现在如果再接着用下去,很可能就“成也头像,败也头像”。
OICQ发展到2001年,其在国内同类软件市场上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无论是腾讯软件的改名也好,头像“变脸”也罢,都不会给它造成致命的损失。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马化腾才会果断出手,让OICQ成为“历史”,QQ从此傲视江湖。
第二节 “血战”qq.com域名
OICQ“变脸”为QQ后,腾讯的用户持续增加,马化腾的腾讯发展之路看起来一帆风顺。然而好景不长,马化腾很快就发现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与腾讯业务极其相似的“QQ信使”、“QQ俱乐部”等网页,这些网页都来自于同一个域名:qq.com.cn。
在被美国人送上法庭之后,马化腾学会了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腾讯的利益。2002年12月,腾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出对qq.com.cn域名的投诉。
投诉书中写道:原注册人,北京鼎扬科技有限公司杨某注册和使用域名qq.com.cn具有恶意,腾讯公司对QQ文字组合享有多种权利,被投诉人杨某应当将注册的域名qq.com.cn转让出来。
虽然被投诉人在网站内容上与腾讯QQ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有利用QQ名称之嫌。然而,杨某注册的qq.com.cn域名时间要早于腾讯现有名称诞生的时间。
2003年1月16日,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组认定,此案争议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标志既不相同,也不构成混淆性相似,无法满足立案条件。专家组不支持投诉人腾讯的投诉请求,驳回其投诉,并一致裁定维持被投诉人杨某作为qq.com.cn域名注册人地位。
腾讯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落了个“当完被告当原告,败了原告败被告”的尴尬结局。马化腾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004年3月17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下的二级域名全球开放注册。就在.cn开通注册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qq.cn被厦门注册商商务中国升级成功,注册人是原先三级域名qq.cn.cn的持有者黑龙江数据通信局的刘某。
10天之后,腾讯才发现二级域名qq.cn被人抢注。继qq.cn.cn域名被同行提前拥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