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效应
全经济等领域积极推动更广泛的地区合作。2001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即根据双方各自经贸优势,把农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合作的重点领域;第二,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今后10年内,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三,加强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在不断拓展双方经贸合作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这标志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显然,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是促进中国——东盟进行区域整合的一大动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其他经贸大国都在发展自由贸易区,不仅在地理上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间也形成了很多自由贸易区,还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跨越不同地域的自由贸易区(如欧盟与拉美的墨西哥、智利结成的自由贸易区),以及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广泛合作,如1999年10月签订的《欧盟——南非框架协议》。而在亚洲地区,除正在成长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未形成正式的、覆盖面较大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这种现状使各国失去了巨大的、本来有可能获得的贸易实惠。

    好在东盟各国经过10多年谈判,对消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统一产品标准和关税术语、简化和统一海关程序、建立人员交流和信息交流机制等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制定了中长期目标,确定了一套相当固定的谈判模式和协商机制。所有这一切,都为最终实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做了充分准备。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仅消除了贸易壁垒,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也进入了紧鼓密锣的实施阶段。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被誉为未来的“黄金水道”。2004年10月,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原则通过了有关建造由中国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计划”。2006年9月8日,中国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加快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建设问题达成了共识,中国与东盟共建的泛亚铁路有望在2015年竣工。

    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全长5000公里,连接新加坡与中国南部,途径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专家指出,一旦高铁开始建设,将为沿途各国的制造业、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建成之后,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也将大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泛亚铁路计划一旦实施,它将把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重要的南北经济走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预示着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和东盟之间打破关税和技术壁垒无疑将扩大双方的贸易规模,同时在这一区域合作框架下,通过贸易转移、贸易创造产生新的规模经济效应,将促使中国和东盟实现双赢。预计到201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人口将高达17亿,总产值3万多亿美元。中国——东盟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55%,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增加48%。到那时,在世界三大经济集团中,从人口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超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从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比欧盟和北美自由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简介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目录 > 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