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青年农民的激情岁月
的创意专程去香港考察。在香港,何享健第一次看到了一款全塑料的风扇,这种风扇不仅美观轻便,噪声也很低。

    何享健认为:“如果美的能按照这个样式开发出新产品,在市场上必然会受到消费者青睐。况且,由于材料使用塑料,成本比金属的风扇还要低,何乐而不为呢?”

    凭借十多年五金塑料的生产技术积累,何享健十分肯定美的的仿制生产能力,于是他从香港带回样品并和周榕波、龚品师等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翻开了美的仿制开发新的一页。由于当时的周边配套工业已经开发出了这类零件,因此没多久新产品就开发出来了,并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1984年,电器厂开始生产塑料转页扇。这件事情让美的颇为自豪,转页扇通常称为“鸿运扇”,其风力柔和,摆放灵活,并设有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随后,美的乘胜追击,相继开发了转叶扇(鸿运扇)、落地扇、壁扇等各类风扇,从而奠定了自己作为风扇领域龙头老大的地位。就这样,美的通过不断改进、研发新产品,基本形成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体系的雏形,为今后产业升级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同年6月1日,在美的风扇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主营业务仍以风扇为主,何享健担任总经理一职。到1986年,美的转页扇已经开始出口香港。

    由于产品系列丰富,款式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式样要求,于是出口也进行得异常红火。到80年代末,美的风扇的出口居然和内销持平,呈现出当时出口内销平分秋色的罕见局面。美的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风扇行业的领军地位。

    这段生产电风扇的峥嵘岁月,已经沉淀为美的人最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经历。美的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扶摇直上。当然,他们这种团结合作、奋斗拼搏、不断变革的精神,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借别人的生产线,打造自己的空调

    19世纪80年代,当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还依靠美的电风扇消暑度夏的时候,有一种名叫“空调”的新型设备能让人在酷热的家中就体会到在黄山、庐山等蓬莱仙境避暑的感觉,并且逐渐风靡起来。

    当时,中国的空调市场基本是日本空调一统天下的局面,著名品牌不胜枚举,松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立、三洋、东芝等,“日本空调”几乎成了产品代名词,中国空调企业也对其成就羡慕不已,却苦于技术上的差距,只能小打小闹。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有段幽默的文字:“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空调企业唯有虚心请教,弄清楚空调的制造流程、核心技术,才有可能在模仿中超越,在跟随中取胜。

    因此,1985年5月,不甘在新一轮产品竞争中落后的何享健带着美的考察团前往日本,参观学习日本家电企业的成功之处。这次日本之行显然受益匪浅,在此后的日子里,美的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开始与日本企业展开合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其实早在1984年10月,也就是何享健带队前往日本考察的半年之前,美的就已经成立空调筹备组,派遣十来个心灵手巧的青年去广州一家国营厂学习空调技术,当时由美的元老之一的陈序强带队,经过半年的摸索,美的终于迈出了坚定的步伐。1985年4月8日,空调设备厂成立;1987年,美的努力争取华凌冰箱的蒸发器自制项目;1988年蒸发器流水线运行成功;到1991年,美的空调已经开始发展壮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刚柔之道·董明珠向左,何享健向右简介 >刚柔之道·董明珠向左,何享健向右目录 > 第一章 青年农民的激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