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中国证券未来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国内各大证券报纸的醒目位置刊登出来后,当天股市以长阳驱散长期下跌的阴云。这是继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003年8月和9月两次重要讲话后又一次长期看多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号,而这一重要的信号则是以中央“红头”文件形式发出的。在这一重要《决定》中,“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的口号更是掷地有声,让在熊市中饱受煎熬的市场信心也为之一振。
回眸过去两年以来,熊市的阴影挥之不去,投资者信心不断流失,整个中国股市的资金基础——民间资金开始被撬动,这一切都归咎于陈旧的制度体系使股市发展遭遇到一个瓶颈时期,也必然使市场经历一个阵痛时期。而《决定》对于中国股市而言绝对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因为“决定”对市场核心制度的缺陷改革和带动股市走出瓶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从市场核心制度的改革、产权改革带来的重组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几个方面阐述十六大决定对股市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
十六大决定对于市场制度的改革、拓展资金入市渠道、完善市场的层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在《决定》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给予了一次浓墨重彩的描述。正如证券时报所载,《决定》中有专门一条关于促进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这在涉及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纲领性文件中尚属首次。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定的时期后,作为整个经济的核心部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出来。从宏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而言,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在直接融资中占有最大比例的股票市场,都显得尤其重要。这也和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所不能承受之重,必须大力推动直接融资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相比容易受到行政影响的银行贷款而言,市场化的直接融资更容易体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为了发展资本市场和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政策要从解决股权分裂,拓宽资金入市渠道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三个方面着手。
《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论述,标志着中国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这为解决国有股全流通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国外的先例来看,许多西方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欧、中亚等转轨经济国家在处理国有股减持时都是立法先行,大多数国家均是先推出相关的民营化法律,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股减持创造条件。预期随着将来股权分裂问题解决的逐步展开,整个股市制度将会完成浴火重生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证。
《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口号。强调鼓励符合市场要求的私募基金发展是拓宽市场资金主体——民间资金入市渠道的最重要步骤。预计不久未来基金法的修改可能降低发行主体的门槛,允许投资咨询公司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主发起人。这一大胆突破的举措无疑给藏在所谓投资咨询公司后面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墓基金走出阴霾流出了空间!
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层次方面,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二板市场的推出将是未来重要的举措。在短期内,这一点对国内的主板可能有一定的资金分流作用。但是,现在市场的主要问题并非是场外资金的缺乏,而是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和入市渠道的不畅通堵住了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通道,在低利息环境下不断增加的银行存款(已经超过十万亿)和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