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时代规律:思想解放,引导商业思维冲击传统农业思维
农业思维下的我们,对未来有着妥善的安排,却要承受金钱上的贫困,而商业思维下的我们则恰恰相反,有着金钱上的富饶,却要被资本的性质牵着鼻子走,陷入了新危机。
所谓的新旧思维冲击,实则是为货币寻找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案,这个投资方案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资金流向这个命题上。
主题介绍:农业思维的没落——商业思维的新危机——打通天堑的方案——发展的极限
5.1:农业思维的没落
每种经济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每种经济模式,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计划经济的最主要思维,就是强烈的传统农业思维。
说到农业思维,那是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概念,顾名思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起源,就是中国三千年以来农业文明的生存哲学。
对于农民来说,从他一生下来,就已经确定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每天五更起,夜半眠,脸超黄土背朝天地在土中寻食,辛苦劳作三年,就能攒下一年的余粮,辛苦劳作九年,就能攒下三年的粮食,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里,一亩地的产量都是确定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不存在任何的投机与侥幸。
说到这里,让我们不觉之中想到那个令人无奈的片段。
一位记者问大山深处的放羊娃:“你放羊为了什么呢?”
放羊娃:“生小羊。”
记者又问道:“那生了小羊之后呢?”
放羊娃慢悠悠地回答道:“盖房。”
记者追问道:“盖了房子呢?”
放羊娃继续着他的口气:“娶媳妇。”
记者不甘心地问道:“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回答:“生娃。”
如获至宝的记者终于看到了转机,于是喜形于色地追问:“生了娃之后呢?”
放羊娃给出了最终的答案:“放羊。”
记者:“……”
尽管我们会在观后唏嘘一阵,但这个片段却是农业思维的最好案例,它是一种绝少变化的、重复性的思维,一切逻辑方式与计划都是线性的,确定的。
在已经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经济体制正是这个样子,尽管计划经济并不完全排斥金钱,但其对财富的衡量,却是以保证需求、保证经济内循环良好为原则的。
在这个体制内部,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行业,都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以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为目的,其交易模式甚至可以完全抛弃货币的媒介。
比方说,生产汽车的厂家,可以用汽车来交换钢材,而生产钢材的厂家,则可以用钢材去交换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焦炭,同样的,铁矿和煤矿也可以用各自的产品去交换汽车。
在这样一个靠指标吃饭,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经济体制下,社会化大交换被演变成了简单的以物易物,商业社会的经济规律被压抑到了最微弱的程度。
然而,当我们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能够自给自足的企业,能够自产自销的行业,固定的行业间协同,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在以利益为导向的商业模式面前,统统彻底败下阵来,当我们习惯于靠指标吃饭的时候,是绝经不起市场大潮一次轻微冲刷的。
更难以接受的是市场经济下的交换行为,持有财富的购买方,只会选择最优质、最廉价的商品,哪怕只是生产针头线脑,也必须要保证这两点,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我们习惯了养尊处优,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与技术更新,很快便力不从心而一败涂地。
这就是农业思维的没落,这种没落正是建立在商业思维的观点之上,其本质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