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要赚钱,就要充满活力
    温州人的信仰是“人生在世,哪里有钱哪里挣,世界就是舞台”!无论走到哪里,只有能够挣钱,哪里就是温州人的第二个故乡。

    王永友,一个普通的温州农民,1989年,创业热潮刚刚兴起,跟随创业大军,携儿带女来到四川泸州创业,他与妻子两人背着从温州带来纽扣、拉链等小商品,行走在泸州的郊县乡镇。就像大部分人温州人一样,虽然很艰苦,但是他们依然充满了活力,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将自己的生意做大。如今,经过十年的奋斗,他们在江城已经开设了泸州最大的皮鞋零售商场。

    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生活在哪就在哪里扎根。王永存就是这样的人,2003年,已经是他们一家人到泸州的第四个年头了,这年春节,在四川成都经商的很多商人都回乡过节,只有他选择留在当地。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时,王永友憨厚地说:“回家?泸州就是我的家嘛!”如今,他的儿子已经在当地小学读书,母亲也来到自己的身边,泸州已经成为他们真正的“家”,他们已经深深地在泸州扎了根,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意。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这是温州人的生存策略,也是温州人的经商策略。

    温商是个充满拼搏活力的群体,生意遍天下。如今,每年仍有大多新人走出温州,到外面闯荡。温州人似乎天生具有生生不息的闯劲,在他们看来,在任何地方都应该努力生存下来,都应该尽力做到最好的状态。有人说,有市场的地方就会有商人,而温州人认为,并不完全是这样,没有市场的地方也同样会有温州人。温商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并适时地创造机会的群体,他们在很多地方开创了中国人经商的先河。

    20世纪80年代早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就有温州人陆续到全国各地做生意。他们先是到离温州较近的上海、杭州等地,很快,市场逐步扩张,他们的势力蔓延到全国各地,西北的西安、新疆、兰州,西南的成都,重庆,西藏,东北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足迹。全国各地的人也都迅速认识了温州人。

    温州人抢占市场有一个由近而远,循序渐进的过程。上海是温州人第一个大显身手的地方,20世界80年代,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温州人潮水般地涌进了上海,把温州的小商品搬来这里,开设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店铺。几年下来,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南京路已经被温商瓜分完毕,大部分店铺的主人是温州商人。

    北京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继抢占上海滩后,温州人瞄上了京城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于是,很多温州商人又成批北上。在北京城里建立了遐迩闻名的“温州村”,这些温州人聚居地,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等地。也使得北京成为向北方各个市场进军的大本营。最为熟悉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红色大亨”赵章光、“中国阿信”徐小英都是北京有名气的温商。

    最为人折服的还是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屋脊”之地——西藏。西藏这个不毛之地很少有人问津,温州人却视为宝地。据不完全统计,在藏行商的商人中,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温州人巨大的行走活力,使得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其实他们远远不满足于此,上个世纪90年代,一部分温州人毅然放弃国内的产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一句俗语说:“在温州要说普通话,在国外要说温州话。”温商在国际商业舞台上的分量可见一斑。

    温州人志在四方,在当地有一个说法:死,也要死在外边。正式凭着这股精神,世界各地都踏上了温州人的足迹。一位意大利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他幽默地对海关人员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有在欧洲认识的,也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简介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目录 > 要赚钱,就要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