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918年:战争结束
1.德国逃不掉的大败局
在1917年11月11日,鲁登道夫在蒙斯的第5集团军总部召集两个集团军的参谋长,库尔和夏仑堡,加上参谋本部的作战处长韦兹尔开会,会上确定了德军在1918年的战略方针。德军的战略目标是赶在美军大量开到西线之前,发动一个决定性的打击,以彻底摧毁西线的协约国军队。而协约国的战略方针仍是贝当的既定方针,实行全面防御,等待美军主力的到来。德军迅速从东线调来部队,集中起190多个师,而协约国也集结了180多个师。德军的计划是在英、法部队之间的结合部,阿拉斯和拉费尔之间实施突破,得手后以一部兵力向南作牵制性攻击,以掩护攻击主力转向西北,将英军逼向海岸,或将其歼灭,或迫其撤回英伦三岛,然后再集中主力打击法军。
1918年3月21日凌晨,德军6000门火炮作了5小时的短暂而密集的射击,从而拉开了被德国人称为“皇帝会战”的第一阶段“米歇尔作战”,也称“松姆河攻势”。3月23日,战场形势打乱了德军原来的计划,德军贝洛第17军团、乌维兹第2集团军在主攻方向进展甚小,而辅助进攻方向上的古特尔第18集团军出乎意料地取得重大战果。鲁登道夫根据这一情况和“50个英军师被击溃”这一被夸大的情报,重新规定了进攻计划:迂回联军的两侧翼,同时击破英军和法军,将英军打退到沿海一带,将法军击退到巴黎。3月25日,英军第5集团军向西北退往海边,法军第6集团军向西南撤往巴黎。德军在通往亚眠的路上撕开了一个15公里宽的缺口。法军统帅部急调预备队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参战,于3月28日封闭了通往亚眠的缺口。德军因其补给线需经过一片4年战争所造成的“人工沙漠”,后勤补给无法跟上,难以扩张战果。接着双方进入胶着状态,鲁登道夫害怕陷入类似以往的消耗战,在4月5日晚下令全线停止战斗,第一阶段“米歇尔作战”告一段落。
德军在70公里正面上,楔入60公里,就短时间里占领地盘的多少而论,成绩巨大,但将英军逼向海岸的主要目标没有达到。从战场态势来看,德军形成了一个纵深60公里、宽150公里的预示危机的弧形突出部。此战德军伤亡24万人,联军伤亡被俘21.2万人。
早在1月,法军参谋本部就有建立联军最高指挥机构和协约国军总预备队的打算,但贝当和黑格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表示反对。直到德军开始进攻,形势变得危急起来,经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在道仑斯会商会后,3月26日才任命福煦将军为西线联军的“协调者”,他的指挥权十分有限。直到4月14日,福煦才进一步成为西线最高联军统帅,开始付诸实施建立协约国总预备队的计划。
4月9日,鲁登道夫又在佛兰德地区发动强大攻势,开始了“皇帝会战”中代号为“乔治”的第二阶段作战,也称“利斯河攻势”。德军第4、第6集团军向当面的英军第2、第1集团军实施突击,德军第6集团军首先摧毁葡萄牙的两个师,很快打开了缺口,当天傍晚前出到达埃斯泰尔地区的利斯河河岸。第二天德军第4集团军楔入英军第2集团军阵地,占领梅森附近一块高地。4月10日,英军眼看即将被围,放弃阿尔芒蒂埃尔,向海岸退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黑格几次向福煦求援,但后者正在组织总预备队,只派了法国第10集团军中的4个师和1个骑兵军前去相助。英军眼看就要被逼下大海,但他们拼死战斗,终于守住了阿兹布鲁克这一重要铁路枢纽站。4月12日起,英军在前来增援的法军协助下不断展开反击,迫使德军于4月15日暂停进攻。4月17日,德军恢复攻势,一星期后攻下凯梅尔山地,不过对会战已无足轻重。4月29日,德军对佛兰德的进攻完全停止下来,从而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乔治”作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