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魂归大西洋
这次英国人用“坎贝尔敦号”驱逐舰装满炸药冲撞并阻塞了港口的船闸,次日晨,正当一群德国海军高级军官在查看“坎贝尔敦号”,准备设法清除它时,定时炸弹突然爆炸,船闸和在场人员全部毁灭。英国人总算挽回了些面子。
1942年12月31日,由“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2艘轻型护卫舰组成的德国舰队,同一支英国护航运输队遭遇,英国海军虽然只有5艘驱逐舰、2艘轻型护卫舰,但英军舰队指挥官舍布鲁克毫无畏惧,猛打猛冲,使得德国舰队不得不全力来对付他,而英国的商船队却趁机逃入一片雾幕之中。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海战之一。希特勒接到这次海战报告后,勃然大怒,扬言要将所有的重型战舰报废,把这些钢材用于陆军和空军。他命令雷德尔海军元帅向他报到,亲自接受报废大型战舰的命令。
1943年圣诞节前夕,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从挪威出发,前去拦截一支驶往苏联北部的护航运输队,实力较弱的英国护航驱逐舰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沙恩霍斯特号”不知虚实,赶紧撤退,但被另一支英国本土分舰队截住。经过战斗,“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号”、“牙买加号”巡洋舰和其他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下沉没。这时德国只剩下“蒂尔匹兹号”一艘战列舰了。为了防止德国海军攻击苏联北部的护航船队,或像“俾斯麦号”那样闯入大西洋,英国海军决定使用航空母舰歼灭“蒂尔匹兹号”。1944年4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暴怒号”、“追踪者号”、“搜索者号”和“皇帝号”5艘航空母舰一起出动,对停泊在挪威北部阿耳塔峡湾入口处的卡峡湾内的“蒂尔匹兹号”战列舰进行猛烈的空中攻击,将其重创。但该舰8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仍无法炸穿。德国人将受伤的“蒂尔匹兹号”转移到特理姆瑟,1944年11月12日,从本土出发的英国远程轰炸机将约6吨重的炸弹倾泻在“蒂尔匹兹号”战列舰上,一举将其击沉。至此,德国海军的水面舰只已不能构成对盟军大西洋航线的威胁。
2.深海“狼群战术”
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邓尼茨不得不以56艘潜艇这样可怜的数量投入战争,当时他认为至少需要300艘。开战第一天,德国U-30号潜艇击沉美国“阿锡尼亚号”客轮,使英国人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运输船队护航制度,对所有英国运输船只实行控制,将主要航线上的航速在9~14.9节的运输船只组成船队,在此航速范围以外的船只则单独航行。9月17日,在爱尔兰附近海域,德国U-29号潜艇击沉英国2.25万吨的“无畏号”航空母舰。与此同时,德国潜艇在整个9月里,共击沉约15.4万吨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只。到1939年底,英国护航的5756艘运输船中只损失12艘,其中4艘是被潜艇击沉的;在单独航行的商船中,有102艘被击沉。邓尼茨损失潜艇9艘,约占德国潜艇兵力的六分之一。
英国的护航运输队一般编成正面宽、两翼窄的“方阵队形”,组成10路纵队,每路4艘,纵队间隔600码,前后船只距离为400码,战斗舰只以“盒形警戒幕”进行护航,即在“方阵”的角部部署一艘护航舰只,其他舰只在“方阵”正前方的扇面内就位。这种队形可以减少对方潜艇侧翼攻击的威胁,但在德国水面舰只的威胁消除之后,英国废除了这种队形,采取了宽正面的长方形队形。1942年护航舰装备了舰载雷达和高频无线电测向仪,使护航警戒幕同船队距离从4000码增大到6000码,纵队间隔从600码增大到6000码,船与船之间的间隔进一步加大,这种队形使德国潜艇的鱼雷命中率降低了50%。
1940年春,邓尼茨在法国亲自监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