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崛起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是否意味着美国和欧洲的没落?这正是西方很多人所担心的。他们眼看着家乡的工厂关闭或者搬到中国。他们身上的衣服、看球赛的电视、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孩子手中的玩具、屁股底下的沙发,通通来自中国。很快将有一天,他们开的车也会是中国制造。不用太费力的联想即可相信,几年之后,他们干活的公司也会是中国人开的,甚至住的房子也可能是中国人盖的。改变总让人心烦意乱,尤其这改变来自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那里人们说的话比很多美国学生挂科的法语还难。这些人使劲琢磨,中国挤进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种忧虑并不是出于希望中国不要强大的愿望,也并非来自西方的种族主义,而是更多地出于人们经常听说的那些担心:担心丢掉手中的饭碗,没了养家糊口的门路。如果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那么美国和欧洲那些一直在工厂里上班的人去哪儿呢?难道都去钓鱼?

    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向全球经济释放着一道道冲击波。随着制造业向亚洲和中国的迁移,数以万计的人要么怀揣换个行业找份新工作的愿望接受再培训,要么早早退休。对于美英那些依靠某一行业或某个企业而形成并存在的小城镇来说,一旦工厂不复存在,小城镇遭受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果这个工厂搬到了中国,很多人会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美欧的政治人物屡屡表达他们的担忧,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靠抨击这个名噪一时。甚至连所在工厂没有倒闭的人们都受到了影响。随着数百万低端中国劳动力加入全球供应链,他们直接与西方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低端劳动力形成竞争。这也就意味着保住了饭碗的西方低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被中国工人的竞争拉低了。看起来西方收入不平等的拉大,是中国崛起的结果。

    本章专门研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就业、工资以及收入失衡的冲击。这一议题的最终结果将部分地决定未来几十年美国和欧洲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如果中国果真是西方失业、收入失衡的原因,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低迷之中,未来几年,很难说这一争辩将如何演进。但是随着本章的深入,你将会看到,近年来美国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它与科学技术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美国发生的制度改变。本章的结尾,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的制度改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想,其中的两条经验教训是,一是通过制度改变来解决失衡问题是有可能的,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将受到利益集团的阻力;二是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了头也是危险的。

    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经济学家的帮助,来辨明时常听到的关于中国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的言论的真伪。199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因对贸易问题的卓越研究而获得了克拉克奖,2008年他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出版了数本大受欢迎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同时也转向包括经济地理在内的其他研究领域。近些年,他以在《纽约时报》上撰写笔锋犀利的专栏而著称,在那里,他很早以来就对前任布什政府发出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批评。另一位学者是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wrence),他是贸易政策和经济学的专家。

    对华贸易让美国工人受伤?

    美国工人失业是美国对华贸易的结果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是一个政治味道很浓的问题。试想一下,假如你50出头,住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汽车小镇,可最近不幸失业了。你的企业在大力节约成本以便同一家中国企业竞争,你听说中国生产的汽车马上就要卖到美国来了。

    你在镇上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干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经济之路简介 >大国经济之路目录 > 第十一章 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