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民币、美元的未来与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角色
跨国公司为销售对象的小企业占据更有力的地位。大型跨国公司为简化收支倾向于采用美元结算,甚至许多欧洲大公司都用美元结算。在每笔交易均用美元结算后,公司就可以将所有收付款项加总起来(该公司未来的美元债务和收益),计算出风险敞口净头寸。之后,就可以对外汇头寸进行对冲,这比分别对冲每笔交易的外汇头寸要简单划算得多。因此,大型跨国公司普遍不愿引入新的结算货币。它们没有可以兑换人民币的货币——正如那些欧洲企业也没有可兑换欧元的货币,而且它们一直以来都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结算。说到底,企业总是倾向于使用更便捷的方式。
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首先,是汇率风险对冲。从事外贸的企业因为外汇汇率的上下波动而具有风险敞口,它们通常通过购买外汇远期或期权来对冲外汇风险,锁定汇价。例如,一家中国企业A将在未来6个月内收到100万美元,它要面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该企业选择卖出美元远期或购买远期卖出期权,则银行将锁定这笔美元的兑换价格。在未来6个月,美元可能走高或走低,因此该公司有可能损失部分收益,但对于公司财务总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一做法将公司可能遭受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类简单的对冲操作在国际外汇市场上非常流行,也很常见。目前,中国国内建立了人民币远期境内市场,并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和纽约建立了人民币远期境外市场,形成一个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境内外市场存在差异,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市场。NDF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该市场同时也是对冲基金等资金投机人民币的市场——市场价格随北京的各种新闻和传言大幅波动。因此,NDF市场是一个波动性较大的市场,而这种波动性不太适合企业在此对冲外汇风险。
如果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内主要贸易货币,更多亚洲企业将需要承担人民币汇兑风险。尽管一些企业已利用NDF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但NDF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以有效对冲风险头寸的地方。因此,政府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允许境外企业进入境内远期市场,或将境内外两个市场合并,从而减少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需要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问题,否则人民币结算仍将迟迟无法推广。
但是,很多客户仍然十分热衷于探索对部分对华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一些从中国大量采购原材料的大型跨国公司对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持开放态度。2009年底,香港业界对使用(新建)“再计价中心”兴趣浓厚,具体做法是,港资贸易企业与位于内地的分支机构和(或)客户进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再计价中心对商品进行再计价,然后进行贸易。这意味着外贸企业自身可以积累一定的人民币流动性,并能自然规避外汇风险。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出于价格的考虑希望采用人民币计价。某些时候采购经理认为,内地制造企业在美元价格中会包含一小部分利润,用于覆盖自身从接受订单(美元计价)到购置原材料投入生产的三到六个月时间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如果人民币计价被接受,跨国公司的采购经理希望这一部分假定存在的利润能够消失。
而且,其他外资企业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机制有着另外的兴趣。假如你的企业有大量人民币“陷”在中国不好出来,像一些成功的跨国零售企业那样,那么自然而然,你会想到用这些人民币去支付进口,将资金弄到香港,兑换成美元汇回母国去。或者,假如你的企业面向中国销售产品,如果人民币将要升值,那么从自然而然地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并且不必非得调整美元价格的角度看,作为使用美元的销售方,改为人民币结算是有利可图的。
但最后一个障碍是人民币资产。为了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我们需要创造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