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李嘉诚:在激进的年代稳中求进
李嘉诚为华人首富,在香港被称作“李超人”,这个称号在他一生遭遇过的多次危机中,被一一印证。而且,有个有趣的情况与此相关,那即是,李嘉诚往往在经历危机或者经济衰退中体现出高人一筹的“创富力”,每一次危机后,其财富非但不降,反而总是有所上升,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么多年来,1950年到今天,个人(资产)来讲,从来没有一年比去年少。”这在他早年白手起家创业遭遇经营信誉危机、进入房地产业时香港动乱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莫不如此。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洲一个贫穷家庭;1940年,因生活所迫随父母逃到香港定居;1943年,其父去世后,开始了学徒、工人、推销员的生活;1948年,20岁时成为一家塑胶厂的总经理;1950年,用积蓄和借来的5万港元创立长江塑胶厂;1957年,率先在香港生产塑胶花,并在1958年30岁时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桂冠;1958年,购地兴建第一座工业大厦进入房地产业;1972年9月,成立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江实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温哥华挂牌进行股票交易;1974年5月,长江实业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合组建恰东财务有限公司;1979年,以仅7亿港元资产入主资产60多亿港元的和记黄埔,上演蛇吞象,成就“李超人”的称号;1985年5月,斥资29亿港元购得港灯集团,同入主和记黄埔一样,做到兵不血刃;1986年首次登上香港首席财阀宝座;198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华人首富,并连续保持6年。199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以106亿美元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1999年再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交椅。2007年3月,李嘉诚以230亿美元,名列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9位,香港地区第一位;2008年3月,李嘉诚的财富达到265亿美元。
经营中信誉比生命还重要
观点: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信誉、诚实,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没有哪家企业能够从一创立起就能一帆风顺的发展下去,创业初始的企业更是如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在起步阶段,遇到产品质量出现危机,首先应做的不是遮掩问题,而是向客户开诚布公,积极改善,没有对这次教训的吸取,恐怕也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了。
之危机背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对华经济封锁政策,作为转口贸易重地的香港,地位一落千丈。而转口贸易,是香港的重要经济支柱,香港经济由此受到沉重打击,这也成为二战后香港经济遭受的最大一次打击,一时间,悲观情绪弥漫于香江之岸,香港政府谋求转型,新的产业政策调整为由转口贸易型转向加工贸易型。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20岁的李嘉诚辞去了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的工作,利用积蓄和借来的5万港元进行创业,在1950年夏天成立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胶玩具等产品。
不过,李嘉诚发的第一笔财,却是一笔“战争财”,这也顺应了时势造英雄的古谚。那时,正直解放战争后期,大批逃避战争的人们涌进香港,致使香港人口猛增,到1951年,香港人口已超过200万人。这些人的到来为香港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香港的市场消费容量。因此,虽然一开始,长江塑胶厂厂房和机器都破旧不堪,而且厂址偏居香港山区一隅,但凭借廉价充足的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市场,作为加工业顺应了转轨期的香港经济,以及李嘉诚本人在塑胶业的轻车熟路,因此产品很快就顺利出手,订单随之纷至沓来,为了扩大生产,新招来的员工,经过短暂的培训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