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和田一夫:废墟上的崛起
令和田一夫明白了现金的重要,那日本八佰伴最后的稻草被抽走,无疑会令他刻骨铭心。
1997年,和田一夫已将工作重心完全投到了中国,而将日本总部的经营全盘托付给弟弟。但最后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日本八佰伴在其弟弟的经营下面临了巨大危机。在日本八佰伴宣告破产之前半年,和田一夫赶回日本,亲自担任日本八佰伴公司的经营本部长,实施公司拯救计划。当时,他与日本另一家大型超市集团——大荣公司达成协议,将16家店铺卖给大荣公司,卖掉后得到了320亿现金。但在得到了这笔救命钱后,他却轻信了银行的承诺。当时,看到和田一夫筹到资金后的银行答应他,只要和田一夫将这笔钱先还给银行,银行之后便可以马上再贷款给他,也肯定比320亿更多。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合理的建议,到期贷款先行偿还,银行再贷款给八佰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和田一夫却没有考虑到墙倒众人推的道理,也忽视了在金融危机下,银行业自身也会面临的资金紧张和可能倒闭的风险,于是,在偿还了320亿日元后,银行再也没有履行诺言,拒绝再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八佰伴已然山穷水尽,没有了任何周转资金,1997年9月18日,和田一夫到日本法院申请了“会社再生法”,由此宣告日本八佰伴破产。
在之后的总结中,和田一夫叹道:“这是我很大的一个错误,如果不把这笔钱还给银行的话,也许八佰伴还能够存在下去。”而在这点之外,他也坦然在人事上的错误,他说:办企业,一定不能因为是兄弟,便在管理上松手,对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人事上一旦将了人情,未来一定会出错,甚至导致崩溃。在残酷的生意场上,温情是致命的伤害。
伟人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观点:八佰伴破产以后,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世界伟人,我发现,凡是伟人及他们追求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同样需要经历失败、挫折、甚至下台的逆境。但他们从来不会在挫折中一蹶不振,而总是以“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的顽强精神,重新顶天立地地站了起来。
只有成为精神上的巨人,才能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和田一夫从77岁开始的新创业,是对这一理念的极致展现。
之危机背景
金融危机下,八佰伴破产了,和田一夫从亿万家产又变成身无分文,走过68年,他又回到了人生起点,此番际遇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已是传奇,却也是一个悲伤的传奇。而对于任何人而言,所谓“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已近古稀之年的和田一夫无疑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
而且,他还生活在一个不能容忍失败者的国度,在日本,很多人只要经历了一次大失败,从此以后便只能靠在社会的墙角,过受人歧视的生活。因此日本经常会有失败者自杀或流落他乡的情况。更糟糕的情况是,自从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一个迫使日元升值的协议)后,便走进了漫长的“失落期”,在这段危机四伏的时间里,日本的消费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它从一个PUSh型的市场(销售者主导)彻底转向了PULL型市场(消费者主导),也就是说,不管百货公司作如何的市场引导,甚至大削价,消费者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消费能力选择商品,百货公司控制不了市场和消费者。在此种情况下,和田一夫却依然宣布重新复出,完全无视生命的阶段所在。而促使他复出的动力,来自于他对世界著名人士传奇的阅读。
在宣布破产后的三年多里,和田一夫遍读历史伟人的著作,他说:“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读《我的父亲邓小平》,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邓小平在一生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挫折与失败,最后一次是在他74岁的时候,但这位坚强的老人还是重新站了起来,从自己不断失败的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