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米其林中国
    案例提示:本案例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刘胜军博士和瑞士IMD商学院研究员因娜·弗朗西斯共同撰写完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忻榕教授和IMD商学院弗拉迪米尔·普奇克教授提供指导。目的是用来做课堂讨论的题材而非说明案例所属公司管理是否有效。为保密需要,某些名称及信息已经过调整。本案例获亚太人力资源协会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实战案例金奖。版权2005,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对此案例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修改、发布或存储于任何检索系统中。

    法国知名企业米其林(Michelin)公司是一家世界级轮胎制造商。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多样性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创办企业,米其林也是其中之一。1988年,米其林开始进入中国,但公司迫切地希望在中国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争取更多商机。1995年底,米其林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合资企业。2001年,上海筹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米其林将此视为更大的商机,准备来此一展身手。据分析人士预测,2000年至2005年,中国的轮胎业将保持30%的年增长率,2010年的轮胎需求量将达到1.08亿条。预计子午线轮胎(米其林发明的一种比斜交轮胎技术更先进,安全性能更高的轮胎)的需求量增长将更为迅猛,2000~2005年期间可以翻三番,在轿车市场和卡车市场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100%和40%。

    米其林将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要使在中国生产的轮胎达到我们在其他国家的质量水准。

    ——艾里克·祖杰(EricJugier),米其林中国CEO兼董事长

    毫无疑问,中国提供了获利良机,但是风险和挑战也同时存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管理文化的差异,并将米其林的企业文化融入中国的大环境。祖杰认为:

    更新生产设施以制造符合米其林质量标准的轮胎不仅仅是一个资金的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文化的问题。我们必须仔细斟酌:是否应该调整米其林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中国文化,还是应该在中国推行米其林的全球管理政策。

    米其林中国

    作为引领世界轮胎技术的生产商,米其林在全球经营着近80个制造基地,控制了全球轮胎市场20%左右的份额。

    2001年3月,经过18个月的谈判,米其林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ireRubberCo.Ltd,简称StRC)签订了一份2亿美元的合约,准备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有限公司(Sire Co.Ltd,简称SM),米其林控股70%。

    StRC是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建有自己的子午线卡车轮胎和斜交卡车轮胎工厂,当年年产能达500万条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其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生产厂拥有2700名员工,在国内拥有5%的市场份额。另外,它还拥有厂房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回力品牌的使用权。回力诞生于1947年,是中国的民族品牌。

    虽然StRC于1992年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但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国有企业的思维模式。由于对上市募集资金的使用不善,和一系列不够成功的收购运作,StRC2000年度遭遇了比较严重的亏损。

    2000年夏天,上海市政府任命了一位新董事长范宪来领导StRC的发展。范宪曾在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担任副厂长,为这家国营化妆品公司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与米其林的合资进程中,范宪成为了主要的推动力:

    许多人对于和米其林的合并心存顾虑。有些感觉好像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陌生人一样,心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五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困简介 >案例(第五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困目录 > 米其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