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105亿传奇——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
后来在写作时,基本上沿用了最初的写作框架设计。
本书刚刚从印刷厂的流水线上下来、还未进入市场之际,就有一家中央级大报推出了一篇整版报道,是关于企业传记的。该报道的记者,了解到本书的一点简单信息后,大笔一挥,将此书归入“企业御制书”行列,进行道义上的批判。这番归类和批判在网络上激起了很大的反应。
这样一本传记针对的读者首先是那些关注创富精神的人,其次是对家电零售领域和国美电器公司进行关注的人。与那些一心寻求专业型读者的传记不同的是,这本传记希望能在一个较广阔的群体里寻找读者。毕竟,像黄光裕这样近20年前一无所有、通过白手打拼,成为身拥百亿资产的巨富,也是大众的创富榜样、财富英雄。
对我而言,我宁愿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讲故事。不需要去构筑那么多富有专业色彩的形而上的东西,不需要让传记貌似有理论研究高度。传记,根据我的理解,就是对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富有意义和情趣的描述。传记首先是要大量占有跟写作对象相关的各种资料,尽量使材料能够反映传主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一个商人而言,他的创业是怎么开始的,他抓住了一个什么样的好理念,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下,做出了怎样的努力,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如何凝聚起各种力量将事业做大,在传主生意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哪些新思路,以怎样的方式壮大自己的团队,在光明面的背后,有哪些消极的、阴暗的东西。当然,作为人物传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传主的个人成长背景,个性特点是怎样的?并且传主的个性如何主导和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传记就是找到大量一手资料来还原这些东西,并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本传记,应该怎样反映国美的故事,凭借我对黄光裕和国美的了解,我心里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不过还需要进行大量新的采访,因为有很多内幕性的故事,以及国美早期发展的具体情节,我在以前的采访中涉及得并不多。
可以说这本在很仓促的情况下操作而成的书,能够得到这样一个肯定,是令我欣慰的一点。
在机缘巧合下,我成为了2004年度胡润版“中国百富榜”居首富位置的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的传记写作者。当黄光裕当年10月获得首富称号并被媒体广为炒作时,我作为一个对黄光裕有着最长时间接触、也最知根知底的财经记者,自然也考虑过写一本黄氏传记的可能。但最后真正使我下决心的,是在我11月下旬又一次采访完黄光裕并为我当时所在的《环球企业家》杂志写作一篇稿件的过程当中。这篇稿件的编辑申音(也是此书的特邀编辑)在午夜时分收到我的稿件时已战斗了一天,人困马乏,但我稿件中对黄光裕的描写还是令申音振作起了精神。在随后的MSN讨论中,他兴奋地建议我写一本黄光裕的传记。并且他负责为我的书稿找到出版商。
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还缺乏这样一个写作传记的职业阶层,这样的传记写作标准更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
当然,在西方传记操作的理念之中,独立调查、立体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传记的灵魂所在。传记作者可以表达对传主的好感和欣赏,但一定会比较立体地描述他的个性与得失。传主的一些不体面的故事,也往往在传记当中得到充分展示。这种独立和立体大概也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没有人愿意看一本只写正面故事而不全面反映传主一生的书。
《105亿传奇》的操作同样采取了独立调查、立体写作的理念。书中所展示的并不全是对黄光裕作为创富者的阳光积极一面。黄本来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他在国美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极端管理手段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