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专家讲评: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
    谁伤害了谁?

    芸芸众生里,打工的远比做老板的多,论人数,老板们似乎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入了商界,形势大转,端别人的碗,自然要听别人的管,老板的威慑力不仅来自于其控制的资产,也来自于组织赋予他的“公权力”,他以组织管理者的化身,影响甚至左右着麾下的职业生命与收益。企业中,老板与员工、上司与下属,似乎是一场并不平等的合作。

    以上观点,我想大多数老板和上司们,不会欣然接受。因为在人们不在意的另一面,老板比员工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上司比下属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并且其中有些风险和压力,就来自不良员工的行为,而非市场因素。就象客户资源的归属问题,在企业眼里,会认为是不必要的争论,因为,正是诸多企业资源的前期消耗,才换来客户资源的积累。对于成果,企业自然是所有者,员工只是执行人。而出现客户资源的人为流失,则应视作不良员工的恶劣行经。

    笔者倾向于客户资源的“公有”,但又不能不置疑,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内资企业中,为了维护“公有”、防止“侵吞”,管理者们所采取的种种“留”住资源的手段,是否真的体现了公平,还是成为对员工变相的伤害……

    这么一种留法

    先举一例。刘先生是上海某中央空调制造企业的客户经理,负责华南地区的业务开拓,他日常的业务活动是市场走访、客户信息搜集、采购方拜访、产品方案提供、合同洽谈、货款回笼以及售后协调等等。象刘先生这样的销售骨干,自然是公司订单的主要获得者,客户关系也主要依靠这些人来维护,其工作态度与业绩水平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如何留住这些人、管住这些人、留住他们拥有的客户资源,是让企业主伤脑筋的事。

    刘先生在这家公司工作得并不愉快。入职第一天,人力资源部经理就告诉他,必须找一位有公司注册地本地户籍的亲友,担当刘先生的担保人,担保范围很笼统,总之让刘先生感觉,就是得找一个公司能够找到的人,对他未来的行为负连带责任。为了饭碗,刘先生找了一位朋友,但心里还是不爽,认为这明明就是建立在不信任基础上的用工嘛。

    上岗后,刘先生还知道了这家公司的另一条土规矩,“业务人员月度销售提成的15%,将作为职业道德保证金暂扣,无违规行为情况下,在年终统一发放。”,若干违规行为中,就有关于客户资源管理方面的,如:不得将公司客户信息(包括已成交和未成交)透露给竞争品牌,不得将潜在订单转让给竞争品牌、不得因消极或恶意的行为造成合同的人为流失等等。刘先生觉得,这些本就是干项目销售的人应具的职业素质,你用克扣销售奖金的做法,反而是对员工应得权益的变相伤害。公司说客户信息的“归公”,刘先生想:你的态度既然这么明确,可为什么招聘我们的时候,又把“有不少于三年的同业经验”和“有客户资源者优先”同时作为录用标准呢?作为企业,你真实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呢?

    具体业务操作时,刘先生也感到很多障碍,他常年在外跑市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常常需要及时、快速的得到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响应,而事实上客户对这些部门的服务并不满意,最后还是他来化解冲突。公司的管理现状,常常造成了只有他一人在对客户真正负责,他成了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逃不掉的“替罪羊”。长期这样,在有些地区,也就难怪客户只认他,不认公司。“客户资源跟着我走,是你企业造成的!”刘先生这样想。

    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

    透过刘先生的遭遇,我们从起初 “客户资源究竟属于谁?”的思考转变到“企业如何留住客户资源?”。象刘先生所在那家公司的管理方法,长期延续,出现销售人员“外卖”客户信息或离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简介 >案例(第二辑):“产业机会主义”的前世今生目录 > 专家讲评: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