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华为真相》的真相
转眼,《华为真相》出版已近两年了,期间,有很多朋友追问我为什么要弄这样一本书,我一直没有机会很好的说明,今受吴晓波先生嘱咐,对该书背景作个回顾。
刚开始是华为独特的存在方式吸引了我们,比如高薪、企业文化、比如异常低调而让人感到神秘,这个时候我纯粹是因好奇而关注华为的。但当我更深入的了解它以后,发现这个企业值得研究,我就开始探讨它发展壮大的内在规律,以期对中国企业的成长有所帮助。在当时,关于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的书并不多见,充斥书店的多是诸如《松下幸之助》之类的外国案例。发现和总结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经验,成为我开始这项工作的初衷。当然,作为一家发展迅猛且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有一些不足甚至弊端并不足为怪,发现和总结这些弊端形成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无论是对于华为的成长还是其它企业来讲亦都十分必要。
现在看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选择华为还是正确的。其一,时至今日,“巨大中华”中惟有华为和中兴通讯发展势头最为良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其次,华为是唯一一家发展到现在还比较为人看好的民营企业,且是非上市公司。在一定意义上,研究华为就是研究中国的民营企业,研究中国的民族高科技产业。
总之,选择华为是因为华为的特殊。
当然,作为一家发展迅猛且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有一些不足甚至弊端并不足为怪,发现和总结这些弊端形成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无论是对于华为的成长还是其它企业来讲亦都十分必要。
因此,在《华为真相》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们谨小慎微,惟恐无意中伤害到了华为,毕竟,能够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华为不但是两万名华为人的,更是中国的和世界的。正如我在该书后记中所说:本书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对中国最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命运走向的关注,对民营高科技公司发展过程的深层次解剖,对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人文关照。
作为媒体中人,有接触和采访华为人的便利条件,尽管这种便利在实际操作中并非那么便利。记者的职业敏感性让作者觉得华为是一个极有价值、值得好好研究的企业案例。但是,华为一贯低调,甚至刻意远离媒体,导致媒体对华为的报道少之又少,更没有一本书完整的讲述华为的发展过程,这更激发作者对华为的追踪和探询。
我们可能没有经济学家看问题更专业更深刻,但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可能比较适合写一些调查研究性的文章和书籍。
写作过程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采访过程。由于华为一贯低调,任正非一般不接受任何媒体记者的采访,在内部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员工都与华为签署有保密协议。因此,即使是离开华为多年的华为人,面对关于华为的询问,一般都保持沉默,在任的华为人更不愿与记者配合采访。采访对象难找,找到后又难以让对方充分的信任你、顺利采访、了解到核心的内容,这是采访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在采访过程中作者除了正常渠道外,还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甚至是冒着一定的危险。在采访几名华为前任高层的时候,作者总是自告奋勇的请他们吃饭,甚至连他们的停车费用都是作者执意带交的。这些各个都是身为老总、身价不菲的华为前任高层当然并不稀罕作者提供的饭菜,但却为作者的诚意多打动,与作者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一位老总与作者先是在深圳五洲宾馆谈,从白天谈到晚上,之后又转移到作者的办公室继续。就是凭着这股真诚和永不言弃的毅力,作者突破了多位华为前任高层。其次,到华为公司总部也是一大难题,华为大门口有严密的保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