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七、到海南去,价格双轨出奇招
海南去倒汽车”成了那时最诱人的商机。

    但海南热很快在半年后戛然而止,只剩下一栋栋“烂尾楼”矗立在风雨中,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常常会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一旦经济特区的门户打开,全中国的资源都会瞬间向“洼地”集聚,引发无法估量的共振效应,以至于决策者不得不再次治理整顿。

    在海南热的带动下,20世纪80年中期,整个中国都处在经济“发烧”的状态,基础信贷资金猛增,中央银行连夜赶印钞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引进外国设备潮。

    据统计,从1985年到1987年,全国各地共引进115条彩电生产线、73条冰箱生产线、15条复印机生产线、35条铝型材加工生产线、22条集成电路生产线、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仅广东一省,就引进21条西装生产线、18条饮料罐装线、22条食品面包生产线、12条家具生产线。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一批工程师、技术员和包装工来到了法国的工业城市瓦尔蒙,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把已经破产的博克内克特冰箱厂的设备尽数拆去,5 000吨设备装上了轮船、飞机和火车,启程运往天津,在那里的一家工厂里它们将被重新组装成一条每天生产2 000台新冰箱的生产线。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整个欧洲,中国的代表团手中拿着想要物品的清单,到处搜寻二手货的工厂和设备,这已经是一种趋势。对欧洲的公司来说,这些设备如果不卖,要么被毁掉要么闲置不用,中国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贸易伙伴,因为它总是付现金。”然而,到1985年底,全国的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137.8亿美元,相当于出口总额的52%。

    指已经办理用地、规划手续,项目开工后,因开发商无力继续投资建设或陷入债务纠纷,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因为产权发生纠纷、工程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停工的项目,也算作烂尾楼。

    随着经济过热,企业生产资料出现紧缺,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利益,一个名叫“价格双轨制”的政策终于出台了,由此引发了中国经济的一次强烈震动。“双轨制”的意思是,  一种生产资料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国家掌控的“计划内价格”,针对国有企业,一种是市场化的“计划外价格”,针对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后者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前者。

    大大出乎决策者预料的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马上演变成了一场疯狂的游戏。“手眼通天”的倒爷们四面出击,利用价格差倒买倒卖,一吨钢材经过几次倒手,价格可以翻上一番。在暴利的驱使下,各种国家统配物资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市场,国家指令性计划彻底失去了严肃性。事实上,在执行“价格双轨制”的年份里,国家统配物资从来没有完成向国家供货的合同,那些遵守国家调控计划的国营企业反倒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可以说,得益于这种畸形价格制度的倒爷阶层是压垮计划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学者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仅在1988年,全国控制商品的价差总额就超过1 500亿元,加上银行贷款的利差和进口所用牌价外汇的汇差,三项合计价差达3 5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30%,其中70%左右流入私人的腰包。

    面对如此后果,一位当年倡议“双轨制”的经济学家后来苦笑说:“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对于“价格双轨制”的历史评价,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双轨制”使得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并造成了大范围的贪污腐化,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做法,理由是反问式的:如果不实行“双轨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计划单轨,要么采用休克疗法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巨变1978-2008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目录 > 〇七、到海南去,价格双轨出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