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新华饭店
    新疆,乌鲁木齐,有贵客飞临。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微笑着走下飞机,握手,拥抱,交谈。

    主人同,几天访问,总理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吗?

    总理伸出一个手指: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新华饭店。

    新华饭店不是饭店,新华饭店是一个市场。

    在边城,在全疆,甚至在中亚和独联体国家,新华饭店的名声都是大大的。

    新华饭店里,闹哄哄的,有2000多个浙江农民商贩。

    1986年,二十多名浙江人到边城来碰运气。准知偌大的边城,竟没有放得下一个摊位的地方,不是抓,就是赶,无证商贩嘛。

    走投无路怎么办?扛着几大包服装、小百货,要么回去。

    要么另谋出路。可是,不到头破血流,这些农民又怎么肯回头呢?

    他们住的饭店,是城酉河滩上的一座三层楼房,便宜。一大间二十来平方米,每晚只要八块钱,还不太有人住。他们打起了饭店的主意。

    于是,包下四大间客房,一间大家挤着住,三间权当摊位,一字排开。

    饭店经理是个开明人,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摆个摊也没明文规定禁止,摆吧。

    很快,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知道不,新华饭店有浙江人在卖服装了,比商场便宜几十块呢,款式还新,快去,快去。”

    于是一同去。

    三间客房挤满了人,再开两间,再三间,索性包下两层得了。生意一火,浙江人越来越多,到年底,就有90多个摊位了。

    到1991年,新华饭店内的摊位已多达720个,连楼道拐角处和原先的办公室也改成了售货点。四年中,饭店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787万元。

    天上掉下那么大一块“金子”,一家伙砸开了边城人的“市场窍门”。1992年,当地政府在饭店旁边拓出25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开办了一个新华贸易市场,共350个摊位,一招商,一下子就被饭店里的浙江人买走300个。那一带,很快成了当时边城最热闹的服装、小百货集散地,至今“香火”旺盛。

    “浙江人办市场出名,倒不单纯是浙江当地的市场办得好,还在于浙江人把市场办到了全中国,大家耳闻为虚,眼见为实,不得不服。”

    这几乎已成了一个公论。

    “你猜猜看,一家有5000个摊位的大市场,要多久能从无到有,红火起来?”江金波问我们。他不无 得意地把两个食指交叉了一下,“十个月。”

    1992年初,浙江人江金波到西安近郊的李家村租了一个门面。他从绍兴贩来数百件衬衫,在当地一售而空。很快,“大部队”就一拨一拨地进村了。

    “你的房子多少钱能租?我要了。”这时候已来不及讨价还价了,早开一天,就可能多卖出一百打衬衫。

    仅仅十个月后,李家村就冒出了一个西安浙江村服装市场。往往是一个经营户就租一上一下两层楼,楼上是加工厂和仓库,楼下是店铺。当晚赶出来的衣服,第二天一大早就拿出去卖。

    在陕西,浙江村服装市场是一个不断有人去参观、“偷拳头”的样板市场。

    像西安浙江村这样的“浙扛村”、“温州街”、“义乌大道”在全国有多少,又是一个没法统计的数字,总的来说,一百个肯定不止,一千个可能不到。而这种市场对当地人的陈旧观念的冲击,就更难以用数字来估算了。

    “先前李家村的人隔着窗户看我们,嘲笑我们。”如今是浙江村服装城董事长的江金波说,“后来,他们看我们那么快就发财了,也心动了起来,就有小青年给我们递香烟、套近乎,然后跟着跑市场、贩服装,再然后他们自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农民创世纪简介 >农民创世纪目录 > 新华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