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热烈欢迎乐百氏”
    1989年,一个机会降临到广东中山小榄镇团委副书记、镇办制药厂副厂长何伯权的身上,镇政府决定拨出95万元让他去创办一个新的企业,搞什么,怎么搞,都由他决定。何伯权拉上他的4个老同学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和彭艳芬,在一间仅13平方米的办公房里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之旅。这5位年轻人后来被称为“四龙一凤”,在未来的10多年里,他们将同进同退,荣辱与共。

    何伯权和他的创业伙伴

    当时,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了一种叫乳酸奶的饮料,而把这一刚刚在欧洲流行不久的新概念带到中国来的是法国达能公司——就是那家跟娃哈哈和乐百氏都很有缘的欧洲饮料大王。达能推出的是活性乳产品,它需要经过活菌发酵,生产工艺要求颇高,销售期间必须冷藏,最长饮用期不超过一星期,零售价4至5元。这种种条件显然不适合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市场。据称,当时达能在上海的销售人员跑遍最繁华的南京路,只找到两家有冰柜的饮料店。在中国第一大商业都市的上海况且如此,达能活性乳的凄凉命运便可以预见了。

    何伯权跑到香港去“灵市面”,这是当时一些有超前市场意识的企业厂长们的经验,他们挂了照相机跑到香港、外国,发现什么好销而又容易生产的,便依葫芦画瓢地照搬来,美国、日本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而香港往往是第一站。何伯权在香港发现了一种配制型的乳酸奶(也称之为果奶),它的原料是奶粉、白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和香精,生产工艺简单,投入设备有限,零售价不超过1元人民币,而且无需冷藏。

    当时国内儿童饮料市场几乎是空白,何伯权凭直觉认定,这肯定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产品。

    在找准产品、招兵买马、设备投入之后,何伯权已经囊中空空了。为了尽快开拓市场,他找到了一个叫方实的营销高手,他刚刚离开大名鼎鼎的太阳神,并开始打造一个叫乐百氏的饮料品牌(当时香港地区第一畅销的饮料品牌为屈臣氏,取名乐百氏的灵感大概与此有关)。何伯权对这个牌子一见钟情,他以出让股份的方式拥有了乐百氏的品牌使用权。“两家企业打一个牌子,总比一家要响吧”,何伯权的想法很单纯。

    中山青年何伯权的创业生涯就这样开始了。乐百氏奶先是在珠江三角洲售卖,何伯权和他的属下可以说是白手打天下。他们做不起广告,就连印1万张海报的费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于是每到一个城市就买来大红纸写成横幅——“热烈欢迎乐百氏投放市场”,一个晚上贴满一个城市,一天布点几十个,何伯权给这种做法起了个很刺激的名字——“红色风暴闪电战”。

    就凭着这股牛犊之气,何伯权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到1992年,乐百氏奶的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并开始在国内小有名气,而当时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销售额也刚刚突破1亿元。这时候,何伯权开始担忧起乐百氏这个品牌的明天。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他将命中注定般地一直被这个难题所缠绕。何伯权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他很早便已经意识到品牌的价值,他的第一个决定便是“更名”。

    这一年,他到北京大学招聘毕业生,一口气就签下了200多人。同时,他公开向才情横溢的北大学子“千金求名”。一名叫袁莹的女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名字最终打动了何伯权:“今日”。

    1993年前后,随着娃哈哈和太阳神的崛起,中国保健品市场被彻底激活,日日行走市场的何伯权不可能没有感受到这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浪。1993年12月的一天晚上,何伯权临睡前偶尔翻开一本《八小时之外》杂志,翻到一篇题为“神奇的马家军”的文章,迎面便撞来这样一段文字:“每天半夜,马俊仁悄悄爬起床,一个人在厨房里倒腾半天,熬好一锅汤。清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简介 >非常营销·娃哈哈:中国成功的实战教案目录 > 1、“热烈欢迎乐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