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1958年:赶英超美
前,国家经委已经完成了本年度的国民经济规划,工业总产值拟定为64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6%,其中钢指标为624.8万吨,比1957年的535万吨增长19.2%。在大跃进口号的鼓励下,经委在4月份紧急做出了《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帐的意见》,将指标大幅度提高了,工业产值提高为903.8亿元,增长33%,钢为700万吨,增长35.5%。

    可是,这本帐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接着就有了第三本帐,钢的指标被定在了1070万吨,相当于要增长一倍。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明确要求“生产计划三本帐,中央两本帐,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帐。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帐为标准。”这样的要求就为计划的层层加码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缺口,中央带头搞两本帐,各级就都搞自己的两本帐,下到基层,同一个指标就有六七本帐了,上欲鼓之,下则逐之,鼓逐之下,自然便风起云涌。

    毛泽东好象很着迷于这样的数字游戏,4月15日,他踌躇满志地写道,“10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10年可以赶上美国,说2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5年到7年的余地。”5月7日,他在人大会议上发言,提出我们的钢铁生产发展速度要超过苏联过去的速度。5月18日,在《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批语中,明确提出,“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后来这两句话就被响亮地缩称为“赶英超美”。

    经济指标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是一回事,要落成事实却是另一回事。要让钢的产量一年翻一番,仅仅依靠中央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在反右派和大跃进的亢奋氛围中,谁也不敢提反对和质疑的意见,于是经委的专家们只好再动脑筋,经济列车被强行提速。很快,一份《让中小型工厂遍地开花的一些设想》递交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来讨论了。这份文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办法:一是凡蕴藏有煤炭资源的县份,每县根据情况至少建设一个小煤窑,一座小水泥窑,一个小的炼油厂,一个小的电站等,建设这些小型的基本工业,全部投资不过740万-2165万元,而它们建成后一年的生产总值,可以超过400万元,大约两至三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二是那些有铁矿资源的县份,可以至少建设一座年产400-500吨的小高炉,投资只要8000到1万元,两月建成,半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三是那些有铜矿的县份,还可以至少建设一座年产30吨的小铜矿,投资只需8000元,半年可以建成。此外,有些县份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农副业原料资源,建设小榨油厂、小制糖厂、小造纸厂、小纺织厂等为农村副业加工的小型工厂。总之,有什么资源就办什么工业,每一个县都不应该有空白。

    按照这样的思路,各地马上出现了大办工业的热潮。4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全民办工业,厂矿遍城乡》的通栏标题下报道了各地的景象,江西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办起工厂5000多个,平均每天约有170个工厂建成;云南3个月来新建成的中小型厂矿2068个,全省100多个县已大部分建成电力、炼铁、农机和农产品加工等10个以上的小型厂矿;西北各省的地方工业投资总额比去年增加90%。辽宁、河南、浙江和广东四省,新建中小型厂矿1.5万个。

    这样的“人民战争”景象,自然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6月18日,在一次谈话中,毛泽东对薄一波说,现在农业已经有办法了,叫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没有多加思索,就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泽东说,对,就按这么办。三天后,冶金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目录 > 第二十五章 1958年:赶英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