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1972年:最后的冰期
八年打败了小日本,十年建不成个天拖。”

    这一次大规模的设备引进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它改变了“备战优先”、“三线优先”的战略,重新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民生产业——与“吃穿用”相关的化纤、化肥和烷基苯项目就占了18个,占全部投资总额的63.8%,而且大半布局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带。新建成的天津石化厂、辽阳石化总厂、上海石化总厂、北京石化总厂、沧州化肥厂、广州化肥厂、南京烷基苯厂、天津大港电厂、唐山陡河电厂以及武汉钢铁厂、南京钢铁厂的扩建工程等等,都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日后的经济复兴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70年代初期的这次引进工程可以被看成是1978年对外开放的一个前奏——尽管它被打断了几年。甚而言之,它是新中国经济第一次无意识地呼应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世界性的产业梯级转移运动中,中国即将成为东亚四小龙之后的又一个被转移地区。据经济学家杨小凯的分析,1972年的这次进口工程在日后发展为一种进口替代战略,它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的中期。不过,杨也进一步指出,这种战略是以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制度来模仿私有制和自由市场创造的新工业化模式,成套的新设备及新技术被大量引进,但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财产权结构、市场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却仍然被视为洪水猛兽。对后者的吸收将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有两个非常幸运的地方,其一,当国门打开的时候,刚刚赶上全球制造业的新一轮梯级转移,其二,当经济发展到第十五个年头的时候,互联网经济勃然兴起,中国赶上了“信息革命”的头班车。)

    在大胆引进设备的同时,国务院还对无比涣散和无序的企业管理进行了整顿,国家计委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企业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厂长要抓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和成本利润等七项指标。

    复出后的陈云此时主抓他熟悉的外贸工作。他提出“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他们。”国门关闭太久,几乎所有的人对外面的世界都是两眼一抹黑,陈云特地出了十道题目,让银行部门拿出数据来,这些题目包括:“西方各国从1969年到1973年的货币发行量多少?外汇储备多少?其中黄金储备多少?现在世界黄金年产量多少?800亿欧洲美元都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作为经济繁荣、衰退、危机的标志,工业除了钢铁之外,还有哪些行业?西方各国度过危机的办法是什么?每次危机间隔时间多少?美国1973年对外赤字多少?对外国银行给我们的透支便利的利害估计,等等。”从这些题目的开列可见,刚刚劳动改造归来的中国领导人的确是从ABC开始,重新了解世界。

    就是在1973年,亲手把上海证券交易所关掉的陈云在资本主义的交易所里试着游了一回泳。

    这年四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布置香港华润公司所属的五丰行,尽快购买原糖47万吨。当时国际市场的原糖求大于供,货源紧张,中国一旦求购,必将刺激价格上涨。陈云指令五丰行透过香港民间商人,先在伦敦和纽约的原糖交易所购买期货26万吨,平均每吨82英镑。然后,立即向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买进现货41万吨,平均每吨89英镑。中国的求购信息传出后,交易所的期货价格果然大幅上扬,涨至每吨105英镑。陈云再指令将所持期货尽数抛出。经过这番交易,五丰行和香港商人共赚进300万英镑。

    事后,陈云专门就此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目录 > 第二十九章 1972年:最后的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