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观察 “我无法控制哥伦比亚”
大学教授出身的宋如华并非对失败毫无警觉。1997年,他专程去看望危机中的巨人集团史玉柱和南德牟其中,试图从他们那里汲取教训;他还专门研究过三株吴炳新的败局案例,认为“巨人和三株之败都是因为不懂资本经营”。然而,在托普的经营中,他在超速扩张和创造概念等方面比史玉柱、牟其中、吴炳新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危机处理能力的羸弱也堪有一比。
托普的衰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失去控制的案例。宋如华有惊人的创造概念、攫取资源的天赋,可是他却始终没有能够将手中的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力,企业也一直处在外延式的疯狂扩张中。因此,当危机突然降临的时候,庞大而缺乏整合的“商业帝国”——如他自己所说的“一群小的公司的集合”——便会可怕地摇晃,并最终失去了控制。
1959年,哈罗德·杰林被聘用为Itt公司的总裁。在第一次董事见面会上,这位乐观而倔犟的经营奇才便向董事们承诺,他有办法让Itt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联合企业。
杰林的办法就是收购,收购,再收购。在他的领导下,Itt购买公司就像伊梅尔达买鞋一样上瘾。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杰林一口气在70个国家买下了400家公司,平均每年要买40家,Itt真的在杰林的手里变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令人畏惧的巨无霸企业。
如何管理好这样的巨型企业,对几乎所有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杰林看来却未必。他以旺盛的精力和热情管理着它们,像一只尽职的老母鸡管理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小鸡。在一份年度报告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每天办公超过10个小时,一年超过200天投身于全世界不同管理层面的管理会议,这些在纽约、布鲁塞尔、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会议,决策基于推理而产生——商业推理影响决策的制定,而因为所有决策必须依赖的事实都是存在的,所以作出的决策几乎都是必然的。计划和会议的作用是把推理硬性地推到前面,使它的价值和需要被大家所认同。”
正是依靠这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热情和以直觉、经验判断为主的“推理式决策”,Itt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长。公司销售额从杰林上任初始的7亿美元剧增到280亿美元,赢利从2900万美元增长到5.62亿美元,在华尔街股市上,Itt股票的每股赢利从1美元增加到4.20美元。哈罗德·杰林成为全美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商业周刊》在一篇对他的专访中,直截了当地以“巨大的神话”为标题,称颂他是一个“伟大的传奇综合体”。
1979年,68岁的杰林在一次凯旋式的聚会中辞去董事长职务。然而,可怕的事情很快就在杰林尚未淡远的身影后面发生了。杰林辞职后的第二年,Itt惊报巨额亏损,他的继任者显然无法承受像他一样疯狂的工作方式,Itt大厦发出了吓人的呀呀声响。在以后的10多年里,老杰林无可奈何地目睹这座由他亲手打造并投注终身精力和智慧的帝国是如何江河日下的。1997年,一代商界枭雄哈罗德·杰林在一间酒店里落寞去世。同年,昔日四处侵吞、不可一世的Itt被兼并。
杰林的悲剧,是一个关于控制的故事。任何企业决策都可以被还原为控制,而不同的控制技巧和理念则会产生不同的经营风格。
可口可乐是全球专业化做得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它的一位总裁曾经夸过海口:哪怕某一天,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的工厂被一夜烧毁,但就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它第二天就能重新站立起来。
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叫罗伯特·戈伊祖塔的古巴人。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6年间,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可口可乐成功地实现了全球化营销,公司市值从40亿美元增加到150